蜉蝣目 编辑
蜉蝣目 通称“蜉蝣”,又名螶𧎾 ,具有古老而特殊的体型结构,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蛉目同分为古翅下纲下,他们的翅不能折叠。全世界已知有超过3,000种蜉蝣目昆虫,分属于42个科的400多个属。其中约600种见于北美大陆。除南极外,蜉蝣类昆虫见于所有陆地地区。
1
相关
水生昆虫俗称“水虫”,目前全球已知的昆虫达100多万种,其中约30,000多种昆虫的一个或多个生活史阶段在水中生活或与水体有关,它们统称为“水生昆虫”,可分为水生和半水生两大类。其中蜉蝣目、𫌀翅目与毛翅目昆虫对水质敏感,常用于水质生物监测。
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度过一生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的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与陆生动物、两栖动物相对应。如蚊、蜉蝣目、蜻蜓、石蛾等均有水生幼体及有翅膀的成虫。水生动物可能具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或能通过叫做鳃的特殊器官提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直接通过皮肤呼吸。这样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生存的动物可被归类为水栖或生态区。
古翅下纲为一类较古老的有翅昆虫,为新翅下纲的祖先。古翅下纲中大部分物种已灭绝,现生种包含蜉蝣目和蜻蛉目,它们的翅膀无法折叠,且为直接飞行肌;新翅下纲的昆虫翅膀可折叠,且为间接飞行肌。
古翅下纲为一类较古老的有翅昆虫,为新翅下纲的祖先。古翅下纲中大部分物种已灭绝,现生种包含蜉蝣目和蜻蛉目,它们的翅膀无法折叠,且为直接飞行肌;新翅下纲的昆虫翅膀可折叠,且为间接飞行肌。
长基蜉蝣目是一目已灭绝的昆虫,目前共描述了2个成虫和超过20个幼虫化石,都出土于中生代地层,大多来自巴西的下白垩纪克拉托沉积层,总共出土了大约40个幼虫化石。长基蜉蝣目是蜉蝣目的基群。成虫带翅,幼虫水生,两者皆具有捕捉式前足,类似于螳螂。幼虫习性特殊,类似于淡水虾。
蚊饼,有时误译为蚊子汉堡或乌蝇饼,是东非的一种食物,将食用幽蚊或其他种类的蚊蚋成虫压制成肉饼之后煎食。有些来源宣称是使用蜉蝣目的一种细蜉或甚至蚊子或苍蝇制成,但学者考据后认为主要成分应该是幽蚊。
细蜉蝣科,也称细蜉科,为蜉蝣目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细蜉属。
水生昆虫俗称“水虫”,目前全球已知的昆虫达100多万种,其中约30,000多种昆虫的一个或多个生活史阶段在水中生活或与水体有关,它们统称为“水生昆虫”,可分为水生和半水生两大类。其中蜉蝣目、𫌀翅目与毛翅目昆虫对水质敏感,常用于水质生物监测。
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度过一生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的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与陆生动物、两栖动物相对应。如蚊、蜉蝣目、蜻蜓、石蛾等均有水生幼体及有翅膀的成虫。水生动物可能具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或能通过叫做鳃的特殊器官提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直接通过皮肤呼吸。这样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生存的动物可被归类为水栖或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