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 编辑
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汉字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晋朝以来,多数书法家都兼工行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
1
相关
挂物是日本日本茶道艺术中,挂于茶寮中“床之间”中之书画装饰品,形式十分多样化,必具的为挂轴,有直式行书一行物、横物、画赞等形式,此外还有扇子、短册、书信、色纸等。挂物也常根据季节的意境气氛不同而有不同的摆设。
风信帖,全名弘法大师笔尺牍三通,日僧空海与最澄之间的三篇尺牍书信的合称,是空海最著名代表作。日本著名书法法帖,为日本国宝,现藏于日本京都东寺。分成三帖,风信帖、忽披帖、忽惠帖,写作时间约在810年至813年间,以行书写成,风格近于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中国书法,以行书写成,是写给友人张侯的信。此帖材质为纸本,尺寸纵23公分,横14.8公分。现存一般认为是唐代精摹本,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诗帖》,又称《寒食节帖》,是北宋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行书代表作,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法第一”,二十世纪末更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华邮政曾发行其书法邮票。
毓嶦,字君固,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大连,恭贤亲王溥伟第七子,恭忠亲王奕䜣曾孙,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及草书,且杰作数量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毓嶦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以假名“小固”代替“君固”。毓嶦是中国最后一位恭亲王。
毓嶦,字君固,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大连,恭贤亲王溥伟第七子,恭忠亲王奕䜣曾孙,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及草书,且杰作数量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毓嶦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以假名“小固”代替“君固”。毓嶦是中国最后一位恭亲王。
破体又称变体,是在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五体之外,或打破其常规形态,或融合其中某几种形态而成的特殊汉字书体。
硬笔行书是硬笔书法的常见形式之一。书写工具主要为钢笔,呈现形式是自毛笔时代传承下来的行书。囿于钢笔特性,与毛笔书法相比尚显不成熟,在书写规范上不及硬笔楷书。但其仍有着实用性、较强的观赏性等优势,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温泉铭》是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原来的石刻早已佚失。现存拓本仅48行,总共354个字。拓本是“永徽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1908年,藏于甘肃省莫高窟藏经洞的拓本被伯希和发现并运往法国,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王铎,字昭范,唐太原人,曾任中书令,后改沧州节度使,赴任途中遭到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乐从训劫杀。工书法,行书于当代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