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定义 编辑
行星定义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叙述。在这之前,尽管行星一词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但令人惊讶的是,科学界始终没有给过行星明确的定义。进入21世纪后,行星的认定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主题,这才迫使天文学界不得不为行星做出定义。
1
相关
清除邻近的小天体意味着该天体在引力方面占据此处的主导地位,因此除了其天然卫星或受其引力影响的天体之外,周围没有其他大小相当的天体存在。根据国际天文联会2006年通过的定义,"清除邻近其他天体"被视为行星定义之一。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行星定义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
轨道共振是天体力学中的一种效应与现象,指当轨道上的天体于周期上有简单的整数比时,定期施加的引力影响到对方所产生的。轨道共振的物理原理在概念上类似于推动儿童荡的秋千,轨道和摆动的秋千之间有着一个共振,其它机制和“推”所做的动作周期性地重复施加,产生累积性的影响。轨道共振大大增加了相互之间引力影响的机构,即它们能够改变或限制对方的轨道。在多数情况下,这会导致“不稳定”的互动,在其中的两者互相交换动能和转移轨道,直到共振不再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谐振系统可以稳定和自我纠正,所以这些天体仍维持着共振。例如,木星卫星木卫三、木卫二、和木卫一轨道的1:2:4共振,以及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的2:3共振。土星内侧卫星的不稳定共振造成土星环中间的空隙。1:1的共振在特殊的情况下,造成太阳系大天体将共享轨道的小天体弹射出去;这是清除邻近的小天体最广泛应用的机制,而此一效果也应用在目前的行星定义中。
太阳系天体列表收录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还有较具代表性的太阳系小天体和1890年代以前发现的卫星。依据现在的行星定义,环绕太阳的天体可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而环绕它们的天体皆称作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国际小行星中心规范并给予临时和永久编号的天体,它们几乎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只有少部分的小行星同时是矮行星。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行星定义中皆没有规范明确的上限和下限,但以现有的观测技术表明未来不太可能再发现新的行星,而太阳系小天体中部分小行星在未来矮行星候选者列表后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
占星术中的行星有着别于现代天文学对于行星定义解释之含意。在望远镜问世的时代以前,夜空被认为由两个相似的构成要素组成著:恒星,相对于其他星体祂是一动也不动得,加上“游星”,祂相对于恒星而言在一年的过程中不断在移动着。
太阳系天体列表收录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还有较具代表性的太阳系小天体和1890年代以前发现的卫星。依据现在的行星定义,环绕太阳的天体可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而环绕它们的天体皆称作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国际小行星中心规范并给予临时和永久编号的天体,它们几乎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只有少部分的小行星同时是矮行星。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行星定义中皆没有规范明确的上限和下限,但以现有的观测技术表明未来不太可能再发现新的行星,而太阳系小天体中部分小行星在未来矮行星候选者列表后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
太阳系天体列表收录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还有较具代表性的太阳系小天体和1890年代以前发现的卫星。依据现在的行星定义,环绕太阳的天体可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而环绕它们的天体皆称作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国际小行星中心规范并给予临时和永久编号的天体,它们几乎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只有少部分的小行星同时是矮行星。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行星定义中皆没有规范明确的上限和下限,但以现有的观测技术表明未来不太可能再发现新的行星,而太阳系小天体中部分小行星在未来矮行星候选者列表后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