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獾 编辑
袋獾,亦被称作塔斯马尼亚恶魔,是一种有袋动物的食肉动物,现今只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
1
相关
古鬣狗科,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类,外型像河狸或貂熊。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的南美洲。它们会带着幼兽在身边照顾它们。古鬣狗科像鬣齿兽属及安氏中兽般有强壮的颚骨,可以咬碎骨头。它们可成长达5-6呎长。古鬣狗属及Cladosictis都属于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亚的袋獾最似它们。
袋獾属是袋鼬科下的一属,其下现存只余袋獾
袋獾面部肿瘤病是感染袋獾的一种非病毒性传染性寄生性肿瘤。该疾病的第一个“官方案例”于1996年出现在澳大利亚。在接下来的10年中,这一疾病使塔斯马尼亚州的野生袋獾数量大大减少,估计袋獾群体数量减少20%至50%,遍布占全州65%的范围。被感染的群体在12-18个月内的死亡率达100%。这一疾病主要集中在塔斯马尼亚州的东半部。
古鬣狗科,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类,外型像河狸或貂熊。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的南美洲。它们会带着幼兽在身边照顾它们。古鬣狗科像鬣齿兽属及安氏中兽般有强壮的颚骨,可以咬碎骨头。它们可成长达5-6呎长。古鬣狗属及Cladosictis都属于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亚的袋獾最似它们。
古鬣狗科,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类,外型像河狸或貂熊。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的南美洲。它们会带着幼兽在身边照顾它们。古鬣狗科像鬣齿兽属及安氏中兽般有强壮的颚骨,可以咬碎骨头。它们可成长达5-6呎长。古鬣狗属及Cladosictis都属于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亚的袋獾最似它们。
袋獾面部肿瘤病是感染袋獾的一种非病毒性传染性寄生性肿瘤。该疾病的第一个“官方案例”于1996年出现在澳大利亚。在接下来的10年中,这一疾病使塔斯马尼亚州的野生袋獾数量大大减少,估计袋獾群体数量减少20%至50%,遍布占全州65%的范围。被感染的群体在12-18个月内的死亡率达100%。这一疾病主要集中在塔斯马尼亚州的东半部。
袋獾面部肿瘤病是感染袋獾的一种非病毒性传染性寄生性肿瘤。该疾病的第一个“官方案例”于1996年出现在澳大利亚。在接下来的10年中,这一疾病使塔斯马尼亚州的野生袋獾数量大大减少,估计袋獾群体数量减少20%至50%,遍布占全州65%的范围。被感染的群体在12-18个月内的死亡率达100%。这一疾病主要集中在塔斯马尼亚州的东半部。
袋獾属是袋鼬科下的一属,其下现存只余袋獾
古鬣狗科,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类,外型像河狸或貂熊。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的南美洲。它们会带着幼兽在身边照顾它们。古鬣狗科像鬣齿兽属及安氏中兽般有强壮的颚骨,可以咬碎骨头。它们可成长达5-6呎长。古鬣狗属及Cladosictis都属于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亚的袋獾最似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