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T-T1是一种人类胃肠道基质肿瘤细胞系,最初分离自一名47岁的日本女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它对CD34和c-KIT呈强阳性反应,但是对结蛋白、S100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阴性反应。GIST-T1细胞具有染色体倍性核型,不仅拥有源自1号染色体的环状染色体、几个不平衡易位,还有一些由两个以上的不同染色体组成的标记染色体。当将GIST-T1细胞植入裸鼠属In vivo时,其具有致瘤性,形成的赘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被指与原始肿瘤相似。
SK-OV-3是一种染色体倍性卵巢癌细胞系,最初在1973年分离自一名64岁白人女性囊腺癌患者的腹水。在63.3%的SK-OV-3细胞中,染色体的模态数为43,而范围则为42至45。 SK-OV-3对许多用于鉴定上皮来源癌的抗原,呈阳性反应,包括波形蛋白、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型受体。早期的研究报告指出,SK-OV-3细胞不会表达CA-125,而该抗原后来成为检测卵巢癌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并且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表明SK-OV-3细胞对铂敏感。随后的研究更显示,SK-OV-3细胞中CA-125 C末端结构域的异位表达,降低了其对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其具有中度分化能力,将SK-OV-3注入裸鼠属后,裸鼠In vivo会产生大的实体赘生物,并且会松散地附着在骨盆区域、肠或大网膜的脂肪上。
马岛仓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马岛鼠科的一属,而与马岛仓鼠属同科的动物尚有大足鼠属、马岛鼠属、裸鼠属、黑髯鼠属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黑髯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马岛鼠科的一属,而与黑髯鼠属同科的动物尚有裸鼠属、马岛仓鼠属、短尾鼠属、短足鼠属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ACHN 是人类肾癌细胞系,最初在1979年11月从一名22岁高加索男性肾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分离出来,接着将细胞放置在装有10%胎牛血清的伊格尔最低限度必需培养基内,然后在培养基中保存并传代150天,再将细胞注射到裸鼠属的体内,并且在4周后发现裸鼠出现局部浸润癌。
马岛仓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马岛鼠科的一属,而与马岛仓鼠属同科的动物尚有大足鼠属、马岛鼠属、裸鼠属、黑髯鼠属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黑髯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马岛鼠科的一属,而与黑髯鼠属同科的动物尚有裸鼠属、马岛仓鼠属、短尾鼠属、短足鼠属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Daoy是永生的人类原发性髓母细胞瘤细胞系,最初在1985年分离自一名4岁的白人男性癌症患者的小脑,经培养的细胞在裸鼠属中很容易致瘤,并且迅速生长及易于传代,其蛋白质组和表型目前已应用于多项研究。有研究利用DAOY细胞模型,确定萝卜硫素是成神经管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新型诱导剂。
BxPC-3 是用于研究胰腺癌及其治疗方法的人类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是在1986年从一个已61岁的人类女性体内获得,并且被证实在无胸腺裸鼠属中具有致瘤性,具有中等分化能力,同时又会产生粘蛋白,并且表现出上皮组织形态。BxPC-3细胞不会发生在胰腺癌中常见的KRAS突变。BcPC-3细胞和JoPaca-1细胞均有高表达的癌干细胞标志物。BxPC-3目前已用于致瘤研究、胰腺癌治疗研究及其他生物医学应用中。 由于细胞可帮助胰腺癌药物的开发,因此有学者对细胞的表型和基因型特性进行研究,特别是因为BxPC-3细胞具有血管生成因子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的高度表达,故而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