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编辑
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是一个隶属于是赫尔辛基艺术大学的音乐专业学院,它是芬兰唯一和北欧最大的大学级别的音乐学院,其使命是促进和发展音乐文化。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在国际上为芬兰人提供了高层次艺术活动的发展条件,有学习、研究和教学多重功能。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阿尔·梅利康托,又译为阿雷·梅里坎托,芬兰作曲家。奥斯卡·梅利康托之子。曾先后在莱比锡和莫斯科学习,后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任教。他的音乐风格较为保守,有一定印象主义特征,擅长配器。
塞利姆·帕姆格伦,芬兰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芬兰的肖邦”。出生于芬兰西部的一个小城,1895年入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到欧洲大陆进修,师从布索尼。回国后成为钢琴家和指挥家,1921年赴美演出,回国后从事教学。帕姆格伦的作品数量很多,大部分是钢琴小品,基本属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但受到印象主义音乐影响较大,常常运用芬兰民间音乐素材,长于描绘优美的景色,颇为听众喜爱。
约纳斯·科科宁,芬兰作曲家。出生于伊萨尔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芬兰军队。科科宁曾在赫尔辛基大学和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就读,后又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任教,学生包括奥利斯·萨利宁等。科科宁是让·西贝柳斯之后芬兰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20世纪的芬兰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担任过很多音乐相关组织的重要职位。科科宁的后半生生活在耶尔文佩的自家住宅中,该住宅由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尔·阿尔托设计,被称为“科科宁住宅”。1996年,科科宁逝世。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为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中期曾采用十二音技法,晚期则倾向于新浪漫主义,其中使他获得国际声望的多是晚期作品。代表作包括被认为是芬兰最重要歌剧之一的《最后的诱惑》、四部交响曲、一部《安魂弥撒》等。
金莫·汉努·塔皮奥·哈科拉,芬兰当代作曲家,出生在于韦斯屈莱,毕业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曾师从埃诺约哈尼·劳塔瓦拉和芒努斯·林德贝里等作曲家。作品数量不太多,但质量颇高。尤其擅长写作协奏曲,21世纪以来也创作了多部歌剧。
斯文·埃纳尔·恩格伦德,又译恩隆德,芬兰作曲家。出生于一个说瑞典语的家庭,曾就读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后又随塞利姆·帕姆格伦等人学作曲。他是让·西贝柳斯之后芬兰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作有七部交响曲,其中第一部为“战争交响曲”,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交响曲名称为“黑鸟”。其他代表作还有为马克斯·弗里施的戏剧《中国长城》所作的配乐。他也曾创作大批电影配乐。他的音乐风格被评论者认为有时类似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99年在他出生地所在的瑞典哥得兰岛逝世。
约尔玛·尤哈尼·帕努拉,芬兰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改编家,特别以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的教师而著称。很多在国际上扬名的芬兰指挥家都曾从师于他,例如:埃萨-佩卡·萨洛宁、尤卡-佩卡·萨拉斯泰、奥斯莫·万斯凯、萨卡里·奥拉莫、苏珊娜·麦尔基 、 米科·弗兰克。 和 克劳斯·麦凯莱
约纳斯·科科宁,芬兰作曲家。出生于伊萨尔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芬兰军队。科科宁曾在赫尔辛基大学和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就读,后又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任教,学生包括奥利斯·萨利宁等。科科宁是让·西贝柳斯之后芬兰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20世纪的芬兰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担任过很多音乐相关组织的重要职位。科科宁的后半生生活在耶尔文佩的自家住宅中,该住宅由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尔·阿尔托设计,被称为“科科宁住宅”。1996年,科科宁逝世。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为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中期曾采用十二音技法,晚期则倾向于新浪漫主义,其中使他获得国际声望的多是晚期作品。代表作包括被认为是芬兰最重要歌剧之一的《最后的诱惑》、四部交响曲、一部《安魂弥撒》等。
塞利姆·帕姆格伦,芬兰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芬兰的肖邦”。出生于芬兰西部的一个小城,1895年入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到欧洲大陆进修,师从布索尼。回国后成为钢琴家和指挥家,1921年赴美演出,回国后从事教学。帕姆格伦的作品数量很多,大部分是钢琴小品,基本属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但受到印象主义音乐影响较大,常常运用芬兰民间音乐素材,长于描绘优美的景色,颇为听众喜爱。
金莫·汉努·塔皮奥·哈科拉,芬兰当代作曲家,出生在于韦斯屈莱,毕业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曾师从埃诺约哈尼·劳塔瓦拉和芒努斯·林德贝里等作曲家。作品数量不太多,但质量颇高。尤其擅长写作协奏曲,21世纪以来也创作了多部歌剧。
斯文·埃纳尔·恩格伦德,又译恩隆德,芬兰作曲家。出生于一个说瑞典语的家庭,曾就读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后又随塞利姆·帕姆格伦等人学作曲。他是让·西贝柳斯之后芬兰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作有七部交响曲,其中第一部为“战争交响曲”,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交响曲名称为“黑鸟”。其他代表作还有为马克斯·弗里施的戏剧《中国长城》所作的配乐。他也曾创作大批电影配乐。他的音乐风格被评论者认为有时类似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99年在他出生地所在的瑞典哥得兰岛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