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蟾属是无尾目下的一个属。在亚洲来说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蛙属,分布幅员也相当广泛,西起印度东到印尼婆罗州都有分布,总共包含了至少38个种类,但在宠物市场上出现的以三角枯叶蛙、印尼枯叶蛙、棘皮枯叶蛙三个种类为主。
7
布角蟾属也称布氏角蟾属,是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本属是2016年中国大陆研究人员以淡肩角蟾为模式种创立的新属,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本属是角蟾属的一个亚属或同物异名。2021年,有研究人员指出泛角蟾属是一个原生动物属 Panophrys Dujardin, 1840的次定同名异物,Boulenophrys 才是这类角蟾的有效属名,根据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中的数据,本属包含65种:
峨眉角蟾为角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山溪内及潮湿的小溪旁。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50至24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
淡肩角蟾为角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常生活于山区溪流上游附近地区潮湿的草丛和碎石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6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福州。
费氏角蟾,一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盈江县建边村小浪速地区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角蟾属。种加词取自中国两栖动物学家费梁的姓氏。
短腿蟾属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中南半岛等地区。有研究人员和资料将本属视为角蟾属的一个亚属。2020年,中国研究人员认为本属为有效属。
棘指角蟾为角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栖息于小山溪旁的草灌丛中或石块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0至18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贵州雷山。
叶氏角蟾一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异角蟾属。种加词取自中国两栖动物学专家叶昌媛的姓氏,以纪念其对中国两栖动物研究的贡献。本种发表时被归入角蟾属,2021年有研究人员将其归入异角蟾属。
小角蟾为角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主要生活于多居于1000米的山溪旁小渗流的石块和附近的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50至28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灌县。
无耳蟾属是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动物,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越南北部等地区。本属过去常被视为角蟾属的一个亚属或其同物异名。2017年被研究人员恢复为有效属。
水城角蟾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角蟾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