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山角蟾,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中部无量山地区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布角蟾属。模式产地为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新民村。
布角蟾属也称布氏角蟾属,是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本属是2016年中国大陆研究人员以淡肩角蟾为模式种创立的新属,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本属是角蟾属的一个亚属或同物异名。2021年,有研究人员指出泛角蟾属是一个原生动物属 Panophrys Dujardin, 1840的次定同名异物,Boulenophrys 才是这类角蟾的有效属名,根据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中的数据,本属包含65种:
峨眉角蟾为角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山溪内及潮湿的小溪旁。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50至24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
揭阳角蟾,一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李望嶂山和揭东区双坑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布角蟾属。种加词取自揭西籍植物学家张宏达的名字。
墨脱角蟾也称墨脱异角蟾,一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异角蟾属。本种发表时被视为峨眉角蟾的一个亚种,1990年研究人员将其提升为独立种。
叶氏掌突蟾,一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峨眉山地区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掌突蟾属。种加词取自中国著名两栖动物学家叶昌媛的姓氏。
短腿蟾属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中南半岛等地区。有研究人员和资料将本属视为角蟾属的一个亚属。2020年,中国研究人员认为本属为有效属。
市冈氏掌突蟾,一种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姆禄山国家公园发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掌突蟾属。种加词取自日本昆虫学家市冈孝朗的姓氏,市冈孝朗是沙捞越生物研究协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平顶短腿蟾,一种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角蟾科短腿蟾属。模式产地为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多底河村。曾有研究人员认为本种是宽头短腿蟾的同物异名。2020年,有研究人员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分析结果,认为本种为有效种。
掌突蟾属是无尾目角蟾科的一属动物。2018年,研究人员基于多基因数据和广泛采样的联合分析,认为掌突蟾属无效,是小臂蟾属的同物异名,为了保持中文名称的稳定性,中文名“掌突蟾”仍予以保留,属级拉丁名因此由 Leptolalax 改为 Leptobrach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