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编辑
《证类本草》,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宋代的一部重要的医书。北宋元丰五年至六年间,唐慎微据《嘉祐补注本草》和《本草图经》两书,再参考其他248部医书总其成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间定稿,由艾晟校补发行,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大观本草》祖本;政和六年由曹孝忠重新校订发行,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政和本草》祖本;绍兴二十九年由王继先校订为《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蒙古定宗四年,张存惠在《政和本草》基础上将《本草衍义》分条散入书中,成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政和本草》通行本。
1
相关
雷公炮炙论》是中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著作,为刘宋学者雷𢽾所撰。共三卷,原载药物300种,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原书已佚,但有佚文存于其他医药书籍中,其中大量内容被收入《证类本草》,清末学者张骥所辑的《雷公炮炙论》为此书最早辑佚本。
生于唐武后垂拱三年,开元年间,曾任京兆府三原县尉。他认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故搜遗补缺,编撰《本草拾遗》十卷,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分类法的第一人,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又载“罂粟”可入药。原书今已佚,内容幸由《证类本草》收录得以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