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发生于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54年。当时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剥夺地方诸侯王权力,所以兴兵反抗,最终为汉朝朝廷派周亚夫、窦婴平定。
国相,简称为相,指中国汉朝、魏晋南北朝时代诸侯王或公侯领地的宰相,汉朝为郡国并行制,疆域内设有郡也设有封国,后诸侯王或列侯是虚位元首,封国内实际执政的其实是国相,国相可分“王国国相”与“侯国国相”两个等级,王国国相,即诸侯相,比照一个郡,与太守相同。“侯国国相”亦称列侯相,列侯所封的封国也设列侯相,职掌和县的行政长官,如县令或县长相同。
司马孚,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人,西晋诸侯王,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曾历任魏朝要职,如司空、太尉,最后官至西晋太师、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获侄孙晋武帝册封为安平王,死后谥献。
大云山江都王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海拔高73.6米,西南与青敦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2009年发生严重盗墓事件后,南京博物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陵园内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及陵园建筑设施等遗迹,在陵园外发现陪葬墓1座和东司马道,一、二号墓出土包括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学者认为,大云山江都王陵的考古发现对西汉诸侯王陵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使考古界对西汉诸侯王陵的整体布局和结构首次有了清晰的认识,出土文物为汉代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大云山江都王陵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11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越,表字仲,昌邑人,秦朝末汉朝初的军事政治人物,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开国功臣,封梁王。后在消灭异姓王风潮时,汉高祖命其讨伐阳夏侯陈豨,彭越出力甚少,后遭到高祖整肃、流放,途中向吕后求情,却反遭吕后处死并灭族。彭越尸体遭到醢刑,剁为肉酱,朝廷用这些肉酱来恫吓各诸侯王。
大云山江都王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海拔高73.6米,西南与青敦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2009年发生严重盗墓事件后,南京博物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陵园内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及陵园建筑设施等遗迹,在陵园外发现陪葬墓1座和东司马道,一、二号墓出土包括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学者认为,大云山江都王陵的考古发现对西汉诸侯王陵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使考古界对西汉诸侯王陵的整体布局和结构首次有了清晰的认识,出土文物为汉代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大云山江都王陵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11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藩王就是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通称诸侯王。中国历史中,拥有王爵者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或是异姓王,亦不管亲王或郡王。藩王可能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六安共王刘庆是中国西汉时的诸侯王、初代六安王。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孙子、胶东康王刘寄第五子。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距长清县城15公里,为西汉诸侯王墓,始建于天汉四年,广义的墓区包括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其中双乳山汉墓墓主为济北王的最后一代王刘宽。该墓葬在20世纪70年代时因村民采石而逐渐暴露,其抢救性发掘始于1995年底,曾列入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1949年以来山东省考古发掘中唯一未遭盗掘的汉代王墓,济北王墓对于研究汉代陵寝制度、郡国史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