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黄金1920年代是柏林历史、德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上生气勃勃的时代,一直延续到1933年初希特勒掌握政权并扑灭所有对纳粹党的反抗为止。纳粹曾谴责柏林是堕落的避风港。一种尖端、创新的文化在柏林及其周围发展起来,包括高度发展的建筑和设计——包豪斯,1919年至1933年;文学——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年;电影——弗里茨·朗的《大都会》,1927年,玛莲娜·迪特里茜的《蓝天使》,1930年;绘画——乔治·格罗兹;音乐——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寇特·威尔,《三文钱的歌剧》,1928年;文学批评——瓦尔特·本雅明;哲学/心理学——卡尔·荣格,和时尚。这种文化往往被右派视为颓废和破坏社会的。
玛丽路易斯·弗莱瑟是德国剧作家。曾因为与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关系而中断写作,直到晚年作品才获得认可。
《三文钱歌剧》是一部德国音乐剧。由18世纪英国歌剧《乞丐的歌剧》〔〕改编而来。贝尔托·布莱希特编剧,作曲家库特·魏尔作曲。于1928年8月31日在柏林首演。该音乐剧通过荒诞的喜剧形式,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
《三文钱歌剧》是一部德国音乐剧。由18世纪英国歌剧《乞丐的歌剧》〔〕改编而来。贝尔托·布莱希特编剧,作曲家库特·魏尔作曲。于1928年8月31日在柏林首演。该音乐剧通过荒诞的喜剧形式,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
《三文钱歌剧》是一部德国音乐剧。由18世纪英国歌剧《乞丐的歌剧》〔〕改编而来。贝尔托·布莱希特编剧,作曲家库特·魏尔作曲。于1928年8月31日在柏林首演。该音乐剧通过荒诞的喜剧形式,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