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干纳 编辑
费尔干纳,唐代译作拔汗那,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距塔什干以东420公里。费尔干纳为费尔干纳州首府。总人口21.4万。费尔干纳奈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南部。经济以纺织化工、食品工业、能源业为主。
1
相关
西喀喇汗,喀喇汗国的西部王朝。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西汗为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后裔,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后迁至撒马尔罕。西汗国从11世纪后半期起,已受塞尔柱帝国与西辽之挟制。1212年,西汗国为花剌子模沙朝的君主阿拉乌丁·摩诃末所灭。
法甘哈尼,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天文学家,生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著作涉及天文学及天文仪器,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广泛流传。他的作品对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进行了概况,并加入了修正后的实验数据,据传对哥白尼和哥伦布都产生了影响。月球阿尔·法甘尼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宁远国,《隋书》、《新唐书·西域传》作拔汗那国。《魏书·西域传》作破洛那,又作𢘥捍、钹汗、跋汗、判汗、跋贺那等。汉朝时为大宛国。今译费尔干纳。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中游谷地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国都在渴塞城。
宁远国,《隋书》、《新唐书·西域传》作拔汗那国。《魏书·西域传》作破洛那,又作𢘥捍、钹汗、跋汗、判汗、跋贺那等。汉朝时为大宛国。今译费尔干纳。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中游谷地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国都在渴塞城。
东喀喇汗,喀喇汗国的东部王朝。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东汗为哈仑·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塔拉斯、塞兰、塔什干、费尔干纳谷地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喀喇汗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宋史》称东喀喇汗为疏勒或于阗。
沙鹿海牙,西域古地名,据陈子鲁《西域番国志》,沙鹿海牙在撒马儿罕东五百里的小山上,西北临“火站河”。“火站”即忽毡,火站河今为锡尔河,古时称为“忽毡河”。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苏丹巴卑尔,11岁继承父亲的王位,在锡尔河上游费尔干纳称王。在他所著的《苏丹巴卑尔回忆录》中,对锡尔河、沙鹿海牙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锡尔河又称忽毡河,从东北方向往西穿过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南有忽毡城,这儿是元世祖权臣阿合马的故乡。也是屈出律拓地最远之地。
河的北岸有芬纳克特城,现称沙鹿海牙,由此向北没入流沙之中。由此可知沙鹿海牙离忽毡不远,与其隔河相望。
忽都鲁·尼格尔·哈努姆,东察合台汗国羽奴思汗的女儿,后嫁给帖木儿帝国费尔干纳地区后王乌马尔·沙黑·米尔扎二世。亦是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布尔的母亲。
宁远国,《隋书》、《新唐书·西域传》作拔汗那国。《魏书·西域传》作破洛那,又作𢘥捍、钹汗、跋汗、判汗、跋贺那等。汉朝时为大宛国。今译费尔干纳。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中游谷地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国都在渴塞城。
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二十二年中国回部白山派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清代文献称之为平定回部。两人出自中亚费尔干纳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人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清廷发兵准噶尔之役后,将被准噶尔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释放,派波罗尼都随军招抚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大小和卓乘机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带。乾隆二十二年,霍集杀死副都统阿敏道,公然举兵自立。次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境内。霍集受伤身亡,波罗尼都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战事结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沙鹿海牙,西域古地名,据陈子鲁《西域番国志》,沙鹿海牙在撒马儿罕东五百里的小山上,西北临“火站河”。“火站”即忽毡,火站河今为锡尔河,古时称为“忽毡河”。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苏丹巴卑尔,11岁继承父亲的王位,在锡尔河上游费尔干纳称王。在他所著的《苏丹巴卑尔回忆录》中,对锡尔河、沙鹿海牙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锡尔河又称忽毡河,从东北方向往西穿过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南有忽毡城,这儿是元世祖权臣阿合马的故乡。也是屈出律拓地最远之地。
河的北岸有芬纳克特城,现称沙鹿海牙,由此向北没入流沙之中。由此可知沙鹿海牙离忽毡不远,与其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