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是1982年上映的一部香港电影,由许鞍华执导,是许鞍华“越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主演包括林子祥、缪骞人、马斯晨、刘德华等,片名由著名小说家金庸所取。本片以越南共和国灭亡后作为题材,于1982年10月13日上映,香港票房1,547万港币,位列年度总票房第五位。电影荣获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五项大奖;在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为“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第八名。
韩国参战越南战争,是韩国朴正熙政府任内,使大韩民国国军投入部队参与越南战争的政策,也是大韩民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海外军事行动。从初期的医务、工兵等非作战单位,到后来的大韩民国陆军、大韩民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部队、和包含了大韩民国海军、大韩民国空军的支援单位,1964年至1973年间累计派遣了32万人,1967年11月的高峰期,驻越韩军的兵力达到48,000人。在支援越南共和国的反共阵营中是规模仅次于驻越美军的第二大外国部队,数量也远多于排在其后的澳大利亚国防军和新西兰国防军。在韩国军队赴越期间,不但获得了美国的直接军援,许多韩国的民间承包商、相关产业和人员借机前往越南,从事运输、工程等业务,对韩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南越报章和西方习称为“越共”,是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劳动党在越南共和国成立的反抗南越政权的统一战线组织。
自由世界,是一个冷战时代的政治宣传术语,泛指世界上反共主义势力统治之国家,这些国家由美国领导,自由世界阵营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其他欧洲经济共同体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家、澳洲、新西兰等,亦包括其他英联邦王国、以色列、巴列维王朝、日本、大韩民国、中华民国、越南共和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南非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等。美国总统一直被认为是自由世界的领袖。
贤良桥是位于越南越南中部广治省永灵县境内的一座桥。该桥跨越边海河,国道1号由该桥上经过。在南北越分治期间,边海河是17度线的界河,因而贤良桥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之间通行的重要桥梁。
《我爱祖国的西沙》,又名《南海渔歌》,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苏安庆、王惠然以及笙演奏家胡天泉所作的一首笙独奏曲,曲子作于1977年,乐曲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以及渔民丰收的情景。该曲应为当时中国越南共和国西沙之战的背景下产生的爱国音乐作品,但由于旋律优美,又能发挥笙演奏和声的特性,因此成为习笙者经常学习和演奏的曲目之一。
阮文玄,越南共和国政治人物,天主教徒。曾任越南共和国国会上议院首任主席。在杨文明担任总统期间,担任越南共和国副总统,负责和谈,但在1975年4月30日四三〇事件之前,只担任这一职务3天。晚年被邀请以自由人士的身份加入越南祖国阵线,并当选为第四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直到他去世。
柬埔寨内战发生于柬埔寨境内,是柬埔寨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联合对抗美国和越南共和国支持的柬埔寨政府。
新加坡-越南关系,是指历史上的新加坡历史和越南历史之间的双边关系。新加坡于19世纪起便与越南有商贸往来。由于新加坡的反共政策,早年新加坡政府支持越南共和国,越南共和国亦成为首批承认新加坡的亚洲国家之一,其后新加坡亦与北越在1973年8月1日建交。1975年430事件后,新加坡开始改善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的关系。两国关系曾在1980年代因柬越战争而恶化,其后已恢复。
亚洲足球联盟是负责管理亚洲区足球事务的体育运动组织,举办各项国家级及足球会级赛事,包括协助国际足协举行世界杯外围赛及4年一度的亚足联亚洲杯。于1954年5月8日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成立,创会成员包括阿富汗、缅甸、中华民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及越南共和国,首任会长及秘书长由香港人罗文锦及李惠堂担任。总部现设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