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 编辑
跖骨为足部的一个长骨群,共有五块,位于中后足的跗骨与脚趾的趾骨之间,跖骨没有个别命名,而是从内侧到外侧以数字依次命名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足部的跖骨类似于手的掌骨人类跖骨长度按降序排列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一跖骨。
1
相关
跗跖骨是在鸟类和一些恐龙的小腿中的骨头。 它是由其他类型的动物中发现的几根骨头融合而成,与哺乳动物的跗骨和跖骨同源。 尽管如此,鸟类的跗跖骨通常也被称为跗骨或跖骨。
跗骨指的是四足类脚七块骨骼组成的短骨群,位于胫骨、腓骨、跖骨之间。它由中足和后足组成。
分支龙属,又名歧龙、阿利奥拉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的蒙古。分支龙是由苏联古生物学家Sergei Kurzanov在1976年所命名。模式种是遥远分支龙,化石包含一个部分颅骨、三个跖骨,发现于蒙古,该地在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片泛滥平原。第二个种是阿尔泰分支龙,化石是一个更完整的骨骼,是由Stephen L. Brusatte等人在2009年命名。
短指症又名短趾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症状为手指、脚趾中的跖骨短小甚至消失。A-1型短指症发病与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IHH基因有关,一般以第四跖骨短小者居多,也偶有发第一跖骨短小症等。患病者以正常人姿势走路,第四跖骨则容易受累。
御船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可能是坚尾龙类,生存于上白垩纪森诺曼阶的日本,约9500万年前。御船龙的化石发现于熊本县上益城郡御船町,化石包括一颗肉食性的牙齿、胫骨、跖骨、及趾骨。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由于异常的或重复性的外界应力,或者腿部或踝部持续负重所导致的骨折;属于一种不完全骨折,骨头上只有小裂痕。常发生于胫骨、跖骨,以及相对少见的股骨、桡骨。
塔马罗龙是西班牙晚白垩世塔拉恩组/特伦普组中的一属伤齿龙科兽脚类恐龙,仅含一个物种:意外塔马罗龙,所知于2021年叙述的部分右跖骨
塔马罗龙是西班牙晚白垩世塔拉恩组/特伦普组中的一属伤齿龙科兽脚类恐龙,仅含一个物种:意外塔马罗龙,所知于2021年叙述的部分右跖骨
吕宋人是一种已灭绝的早期人类,因于2007年在吕宋岛发现该物种一个个体的第三跖骨化石而得名。2019年,《自然》期刊公布了佛罗伦特·底特律等人对吕宋人化石的研究成果,并正式为这一新发现的物种定名“吕宋人”,和现代人类同属于人属。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要把这种生物划分为新的物种而不是亚种需要更多证据;类似的争议同样存在于直立人和丹尼索瓦人身上。
分支龙属,又名歧龙、阿利奥拉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的蒙古。分支龙是由苏联古生物学家Sergei Kurzanov在1976年所命名。模式种是遥远分支龙,化石包含一个部分颅骨、三个跖骨,发现于蒙古,该地在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片泛滥平原。第二个种是阿尔泰分支龙,化石是一个更完整的骨骼,是由Stephen L. Brusatte等人在2009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