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 编辑
路由协定是一种指定封包转送方式的网络协定。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转发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策略可以是人工指定的。在具有较小规模的网络中,人工指定转发策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具有较大规模的网络中,如果通过人工指定转发策略,将会给网络管理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在管理、维护路由表上也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让路由器自动学习到其他路由器的网络,并且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自动更新路由表。网络管理员只需要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即可,相比人工指定转发策略,工作量大大减少。
1
相关
边界网关协议是互联网上一个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路由协议。它通过维护IP路由表或“前缀”表来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可达性,属于矢量路由协议。BGP不使用传统的内部网关协议的指标,而使用基于路径、网络策略或规则集来决定路由。因此,它更适合被称为矢量性协议,而不是路由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内部网关协定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一种路由协议
,又译闸道间选径协定,是一种,采用距离向量路由协定算法。以自治系统 的方式提供路由选择路由协议,由思科系统公司发展而成的专利协议。其算法与路由信息协议类似,透过用户配置,如延迟、带宽、可靠性及负载量等于各路由器进行的路由管理。
加强型闸道间选径协定,又译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的基础上,由思科公司发展而成,于2013年Cisco将此标准公开,不再是私有的路由协议,在同样。EIGRP是一种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是一个现已过时的互联网路由协议,最初于1982年由BBN科技公司的Eric C. Rosen及David L. Mills提出。其最早在RFC 827中描述,并于1984年在RFC 904中被正式规范。EGP是一种简单的可达性协议,其与现代的距离向量路由协定和路径-矢量协议不同,它仅限适用于树状拓扑的网络。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路由协议。它是大中型网络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协议。OSPF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OSPFv2定义于RFC 2328,支持IPv4网络;而OSPFv3定义于RFC 5340,支持IPv6网络。
随建即连网络优化方案,一套路由协议,由Freifunk社群所发展与维护。它的目标是希望能取代最佳化链路状态路由协定。在Linux 2.6.38版本中已支援这个协定。
边界网关协议是互联网上一个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路由协议。它通过维护IP路由表或“前缀”表来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可达性,属于矢量路由协议。BGP不使用传统的内部网关协议的指标,而使用基于路径、网络策略或规则集来决定路由。因此,它更适合被称为矢量性协议,而不是路由协议。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路由协议。它是大中型网络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协议。OSPF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OSPFv2定义于RFC 2328,支持IPv4网络;而OSPFv3定义于RFC 5340,支持IPv6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