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兰萨拉 编辑
达兰萨拉是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的冬季首府,位于坎格拉县内的一个城镇。从8世纪起被吐蕃控制。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后,达兰萨拉成为了流亡藏人的政治中心,藏人行政中央及西藏议会亦设于此。因此,达兰萨拉时常以“小拉萨”闻名;在中文语境中,达兰萨拉往往是西藏流亡政府的代名词。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西藏国家足球协会是专门管辖西藏流亡政府足球事务的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00年,其总部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由于西藏流亡政权并不是主权国家,因此西藏国家足球协会并不能加入国际足协和亚洲足协,但它是非国际足球联合会成员董事会的成员。
西藏青年大会,简称藏青会,1970年10月7日成立于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达兰萨拉,致力于推动西藏独立。目前成员分布全球,达6万人;各级职务都由选举产生,是最大、也是最活跃的流亡藏人政治团体。曾经是国际西藏独立运动理事会成员之一的次旺仁增于2007年起担任该组织主席。
李江琳,中国江西南昌人,作家、历史学家,父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工作团成员,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英文系学士,1988年获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88年留学美国,获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历史硕士和纽约皇后学院图书馆学硕士。1999年在纽约中央公园参加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演讲。 2004年主持纽约皇后区图书馆西藏文化节。开始独立研究西藏问题。2007年以来走访印度达兰萨拉、色拉寺和尼泊尔流亡藏人居住地,采访300多人。2009年辞去在图书馆的工作。
国际西藏邮报是一家由一群藏族记者创建的非营利组织独立网络新闻媒体,附属于喜马拉雅文教信托基金会,其前身为流亡印度的益西曲桑于2007年12月10日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达兰萨拉麦罗甘吉成立的藏人流亡网络社区——《西藏新闻社》。益西曲桑希望通过媒体和教育的发展,创造和平非暴力的沟通途径,并且搭建一个平台,讨论图博媒体在流亡社群里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言论自由与政治民主进程。该报的初衷是“促进西藏境内外藏人社会的民主与言论的自由”。该媒体紧密跟随西藏的动态发展,并报导西藏流亡机构的活动和运作,每天会发布一些新闻供读者了解与西藏有关的一些议题或信息等内容。这些议题有些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也有一些是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的。该网站至今在中国大陆遭到全面封锁。自2008年5月11日到2016年12月26日期间,该报网站访问量突破390万。
西藏自由之路是陈维明雕塑的一幅高浮雕作品,高二米,宽三米二,十个人物造型,表现了1959年以来西藏人民踏上流亡之路的悲壮。此雕塑在纽约举办浮雕群揭幕仪式。并被运往台北举办展览。最终被运往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印度达兰萨拉﹐永久存放。
坎格拉县,又译坎格拉区或甘格县,是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首府位于达兰萨拉镇。
巴格苏,又称巴格苏纳特或巴格苏那伽,印度共和国喜马偕尔邦坎格拉县达兰萨拉的一个村庄,靠近麦克罗干吉。该村以当地的瀑布和印度教神庙而知名。
拜拉库比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迈索尔县西部,距离迈索尔约80公里,是印度的一个藏族居民点,是印度南方最早修建的藏人居民点,1961年与1969年两批藏人到达此地建立该城。经过30多年,藏人把这里原本是一片密林的地方建设成一个房屋林立,初具规模的居民区。拜拉库比是西藏以外仅次于达兰萨拉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地。印度政府为了保护西藏文化,规定印度人不可住进,藏人可以自己管理居民点。
麦克罗干吉,或译为麦罗甘吉,印度喜马偕尔邦坎格拉县达兰萨拉郊区, 位于达兰萨拉镇主城区旁的山腰上,也被称为上达兰萨拉,相应的主城区被称为下达兰萨拉或科特瓦尔巴扎。麦克罗干吉是流亡藏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被流亡藏人称为“小拉萨”或“达萨”。
益西曲桑,1976年8月27日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东部地区理塘,流亡印度的西藏记者、摄影师以及关注中国大陆特别是西藏的政治、商业、人权、环保、言论自由等方面的作家,持不同政见者,自1985年起流亡印度,现为海外独立网络新闻媒体《国际西藏邮报》总编。2007年12月10日,益西曲桑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达兰萨拉麦罗甘吉成立《西藏新闻社》,这即为《国际西藏邮报》前身。该媒体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媒体和教育的发展,创造和平非暴力的沟通途径,“促进西藏境内外藏人社会的民主与言论的自由”。该媒体紧密跟踪西藏的动态发展,并报导西藏流亡机构的活动和运作,不过,该网站至今在中国大陆遭到全面封锁。自2008年5月11日到2016年12月26日期间,该报网站访问量突破3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