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港潮 编辑
逃港,即逃亡至英属香港中国大陆称“大逃港”,在香港又称为偷渡潮,是指在1950年代至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大量中国大陆民众尝试偷渡英属香港之现象。自1951年中英封锁边界开始,共出现四次大规模的偷渡,第一次是1957年前后,实行人民公社化期间;第二次是1961年开始,至三年大饥荒后1962年;第三次是1972年;第四次是1979年,大量人口逃港的原因,是为了摆脱贫穷和饥饿。逃港潮也促使并强化了英属香港反中共意识形态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香港深圳边界,或称港深边界、深港边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的边界。历史可追溯至中英政府在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确立的以深圳河为界的陆地边界,全长约107公里。故这一边界又被称为中英边界。双方海上边界则在后海湾和大鹏湾海域。因应逃港潮从广东涌向香港,1951年2月15日广东宝安县封锁边界;1951年6月香港政府香港宪报沿着香港深圳边界设立香港边境禁区。
高锟爵士,大紫荆勋章,大英帝国勋章,电机工程学家。于中华民国上海市出生及长大,1949年在逃港潮举家定居英属香港,1966年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做出划时代的光纤实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在光传输于光纤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1970年返回英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1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逝世,享年84岁。
香港深圳边界,或称港深边界、深港边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的边界。历史可追溯至中英政府在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确立的以深圳河为界的陆地边界,全长约107公里。故这一边界又被称为中英边界。双方海上边界则在后海湾和大鹏湾海域。因应逃港潮从广东涌向香港,1951年2月15日广东宝安县封锁边界;1951年6月香港政府香港宪报沿着香港深圳边界设立香港边境禁区。
香港深圳边界,或称港深边界、深港边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的边界。历史可追溯至中英政府在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确立的以深圳河为界的陆地边界,全长约107公里。故这一边界又被称为中英边界。双方海上边界则在后海湾和大鹏湾海域。因应逃港潮从广东涌向香港,1951年2月15日广东宝安县封锁边界;1951年6月香港政府香港宪报沿着香港深圳边界设立香港边境禁区。
香港深圳边界,或称港深边界、深港边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的边界。历史可追溯至中英政府在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确立的以深圳河为界的陆地边界,全长约107公里。故这一边界又被称为中英边界。双方海上边界则在后海湾和大鹏湾海域。因应逃港潮从广东涌向香港,1951年2月15日广东宝安县封锁边界;1951年6月香港政府香港宪报沿着香港深圳边界设立香港边境禁区。
高锟爵士,大紫荆勋章,大英帝国勋章,电机工程学家。于中华民国上海市出生及长大,1949年在逃港潮举家定居英属香港,1966年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做出划时代的光纤实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在光传输于光纤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1970年返回英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1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