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事件发生于1946年11月23日,当时法国苏弗朗号巡洋舰和几艘通报舰轰炸了越南海防市,造成约6,000名越军死亡。该事件也被称为海防炮击事件,被认为是一系列冲突的第一次冲突,导致了1946年12月19日的河内战役,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
江苏号通报舰是一艘清政府委托英国人李泰国向英国订购的通报舰,作为晚清第一支现代海军“阿思本舰队”的旗舰。它于1863年完工,李泰国命名为“江苏”号,到达中国后清政府命名为“镇吴”号。但由于清政府不满舰队的指挥、人事被李泰国控制,最终舰队全部出售。日本萨摩藩于1867年购入后改名为“春日丸”。1870年萨摩藩将它献给明治政府,改名为“春日”。它是日军第一艘以“春日号”为名的军舰,以纪念奈良县的春日山。
从19世纪晚期开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海军试验各种类型的巡洋舰,包括小型的通报舰和大型的防护巡洋舰。由于预算限制,海军无法针对舰队服务或者执行海外任务的分别设计和建造专用巡洋舰。因此,海军建设部门试图设计能够同时满足两种用途的舰艇——防护巡洋舰。最先登场的是两艘伊伦娜级防护巡洋舰舰只,于1886年开始敷设龙骨。防护巡洋舰的设计和建造经验逐渐发展成为更强大的舰船,最终研发形成德国第一艘装甲巡洋舰——俾斯麦首爵号装甲巡洋舰。此舰于1896年开建,比最早一艘防护巡洋舰要晚10年。
警戒号通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外轮船通报舰,于1871年2月17日在德文港海军基地下水,排水量985长吨,指示马力1815匹马力,装备2门炮,1873年担任威灵顿公爵号风帆战舰的供应船,1874年9月1日在朴茨茅斯服役,隶属中国舰队,1878年1月1日在香港重新服役,1884年8月15日在香港重新服役。1886年除役。
江苏号通报舰是一艘清政府委托英国人李泰国向英国订购的通报舰,作为晚清第一支现代海军“阿思本舰队”的旗舰。它于1863年完工,李泰国命名为“江苏”号,到达中国后清政府命名为“镇吴”号。但由于清政府不满舰队的指挥、人事被李泰国控制,最终舰队全部出售。日本萨摩藩于1867年购入后改名为“春日丸”。1870年萨摩藩将它献给明治政府,改名为“春日”。它是日军第一艘以“春日号”为名的军舰,以纪念奈良县的春日山。
海防事件发生于1946年11月23日,当时法国苏弗朗号巡洋舰和几艘通报舰轰炸了越南海防市,造成约6,000名越军死亡。该事件也被称为海防炮击事件,被认为是一系列冲突的第一次冲突,导致了1946年12月19日的河内战役,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
海防事件发生于1946年11月23日,当时法国苏弗朗号巡洋舰和几艘通报舰轰炸了越南海防市,造成约6,000名越军死亡。该事件也被称为海防炮击事件,被认为是一系列冲突的第一次冲突,导致了1946年12月19日的河内战役,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
海防事件发生于1946年11月23日,当时法国苏弗朗号巡洋舰和几艘通报舰轰炸了越南海防市,造成约6,000名越军死亡。该事件也被称为海防炮击事件,被认为是一系列冲突的第一次冲突,导致了1946年12月19日的河内战役,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
江苏号通报舰是一艘清政府委托英国人李泰国向英国订购的通报舰,作为晚清第一支现代海军“阿思本舰队”的旗舰。它于1863年完工,李泰国命名为“江苏”号,到达中国后清政府命名为“镇吴”号。但由于清政府不满舰队的指挥、人事被李泰国控制,最终舰队全部出售。日本萨摩藩于1867年购入后改名为“春日丸”。1870年萨摩藩将它献给明治政府,改名为“春日”。它是日军第一艘以“春日号”为名的军舰,以纪念奈良县的春日山。
1890年代至1940年代,德国海军——确切说是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建造一系列轻巡洋舰。1898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海军法》批准一个建造轻巡洋舰的重大计划,该法规划30艘轻巡洋舰。第一批轻巡洋舰是瞪羚级小巡洋舰,是基于几种无防护巡洋舰,如美洲鹰级以及通报舰,如赫拉号的过渡设计方案演进而来。瞪羚级的10艘舰只设计和建造方案也为后来几乎所有的德意志帝国海军轻巡洋舰奠定基本架构。在接下来的20年里,德国海军又陆续建造37艘轻巡洋舰。这些舰只的尺寸、速度、武器装备和装甲都在逐渐提升。最初装备的105SK L/40型舰炮被科尔贝格级小巡洋舰上更先进的L/45型所取代,之后又被皮劳级小巡洋舰上装备的更强大的150SK L/45型舰炮所取代。防护能力方面,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首次引进水线装甲带,大大提高舰只的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