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巡洋舰 编辑
重巡洋舰,即重型巡洋舰或大型巡洋舰,是巡洋舰的一种分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条约时期,由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产生,主要以主炮口径作为划分依据的一类巡洋舰。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次于战列舰的舰只。在美国海军的军舰代码中,重巡洋舰由“CA”来表示。
1
相关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正式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设计计划可以追述到193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获得情报,日本海军正计划建造类似德国海军德国级装甲舰的“超级巡洋舰”,但实为美军情报错误,将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舰艇名称错误的以汉字训读解读成“カケヅル”,情报回传至美国后又因为拼写错误成了“カデクル”,这种既不像战舰使用的令制国名、又不像航空母舰使用的瑞兽名,且无法写成汉字的词语,最后被美军径自解读为战舰名称,而为因应该情报,1938年美国海军仍然决定设计一种较强火力的巡洋舰,专门用于猎杀敌方的重巡洋舰。设计方案经过数次变更。1941年阿拉斯加级预算获得批准。设计标准按照重巡洋舰制定,船体水线长/宽比较大,安装12英寸口径主炮,加强了防御装甲。1941年12月开工建造,舰名以当时美国管辖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原计划建造6艘,前2艘于1944年建成服役,三号舰夏威夷号下水后停建,后三艘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萨摩亚号建造计划被取消。
德国重巡洋舰列表记录德国海军从1920年代至1945年间建造、计划的一系列重巡洋舰。德国海军——威玛国家海军和后来的纳粹德国海军——从1920年代末开始建造或计划一系列重巡洋舰,最初被归类为“装甲舰”。在此期间,德国海军先后推出四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德国级装甲舰、D级装甲舰、P级装甲舰和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总共有22艘舰只。然而最终只建造完成3艘德国级和5艘希佩尔将军级中的3艘。
轻巡洋舰或轻型巡洋舰,是巡洋舰的一种,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优于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海军条约制约下所出现的舰种分类。一般来说装有比驱逐舰略强口径的主炮,作为驱逐舰队领舰,承担反水面小型舰与殖民地巡逻任务等,后来因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出现搭配而让负担任务多元化,针对日益严重的空中威胁还衍生出“防空巡洋舰”等亚种。

塞德利茨号重巡洋舰,系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重巡洋舰。它是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的四号舰,但却未能完工。该船于1936年12月开工,1939年1月下水,但二战的爆发使得该舰的建造延宕,1940年夏天,在该船的完成度达95%时,装配工作最终停了下来。没完成的塞德利茨号被搁在船坞的码头边直到1942年3月,纳粹德国海军决定在水面舰艇中优先建造航空母舰,而将塞德利茨号选为改装成辅助航空母舰的船舶之一时。
妙高级重巡洋舰为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重巡洋舰,同级舰4艘,分别为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是前苏联海军于1930年代下订的一款战斗巡洋舰,正式开发代号为69型重巡洋舰。两艘同级舰因德苏战争的爆发而均未完工。它们的设计历史漫长而复杂,这是由于不断变换的要求和大清洗造成的。
妙高级重巡洋舰为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重巡洋舰,同级舰4艘,分别为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
塞勒姆号重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三艘得梅因级重巡洋舰重巡洋舰。她于 1949 年服役,是世界上最后一艘服役的重型巡洋舰,也是唯一一艘仍然存在的重型巡洋舰。塞勒姆号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服役后,于 1959 年退役。塞勒姆号现在作为博物馆舰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向公众开放。
古鹰级重巡洋舰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在1920年代建造的重巡洋舰;古鹰级最初以侦查巡洋舰概念设计,但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吨位计算方式下被定义为重巡洋舰,也是在条约巡洋舰时代日本少数未逾越吨位限制的“守约”舰艇。本级舰共建2艘,为古鹰号和加古号,设计师为平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