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编辑
铜镜,古代用于映照面部的日常生活用具,多为青铜制作,在发明、普及之前曾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1
相关
齐王墓青铜方镜,1980年于山东淄博的西汉诸侯王墓中出土的一件铜镜,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该镜出土位置位于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呈长方形,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的,重达56.5公斤。背面有五个环形弦纹钮,并饰有夔龙纠结图案。两个短边又各铸二钮,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现藏于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
狻猊,又写作狻麑,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一种兽类。最初指狮子,后来又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常出现在佛教法座、铜镜、香炉和脊兽上。
湖州镜是宋代湖州地区生产制造的铜镜。湖州镜的制造始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在明清时仍有余波。镜多为葵花形,也有圆形、方形、桃形、棱形、带柄形、鸡心形等形状,一般为素背无纹饰,在镜背素地上常铸有商标性质的铭记,如“湖州石家青铜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基本特征为铭文题记中带有“湖州”二字,使人知其生产地点为湖州,故称湖州镜。“照子”即“镜子”,这一称谓为宋镜特别是北宋镜上所特有的,或与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敬”字讳有关。湖州镜在当时远销各地,除国内发现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流传。
吉藩王铜镜,为明代铜镜,直径59.5厘米,厚0.5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从湘阴县玉池庙征集,为目前湖南发现最大的铜镜。是万历二十年重建玉池山寺时,吉宣王朱翊銮送的物品,背面有铭文:
吉藩王铜镜,为明代铜镜,直径59.5厘米,厚0.5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从湘阴县玉池庙征集,为目前湖南发现最大的铜镜。是万历二十年重建玉池山寺时,吉宣王朱翊銮送的物品,背面有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