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本位 编辑
本位是金融货币制度,是以某一固定重量的银币或银块作为经济单位标准的。欧洲拜占庭帝国灭亡开始直至19世纪,都是使用银本位制度。 16世纪在南美洲西班牙帝国殖民地发现波托西银矿,西班牙大量铸造银币,称为比索,因为一比索等于八个皇冠币的价值,又称西班牙银圆。自此银币成为这四百年间国际贸易通用的货币。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崩溃前夕于部分地区发行之一种纸币。自1949年7月起发行,用意是以旧有银本位的银圆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银圆券随着局势,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银圆券在中国大陆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所取代,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陆续用人民币作价收回。
新疆省银行银圆票是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为了摆脱恶性膨胀的金圆券,并用以收兑恶性通货膨胀的新疆省币,于民国三十八年发行的银本位纸币。新疆省银行银圆票仅在新疆地区流通。也是中华民国新疆省当局发行的最后一种纸币,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继续流通过一段时间,最终于1951年10月1日停止流通。
银圆的现代意义是以银铸造的钱币的统称,各国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义成为当时当地流通的银本位制货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圆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圆银、银元、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光洋。银圆的广泛流通直到19世纪中期各国开始盛行金本位,而逐渐被取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在1933年停止民国初期银两跟银圆再度合法混用的状况,也就是“废两改圆”,短暂确立银本位,直到1935年改为发行“法币”。银圆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银圆的现代意义是以银铸造的钱币的统称,各国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义成为当时当地流通的银本位制货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圆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圆银、银元、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光洋。银圆的广泛流通直到19世纪中期各国开始盛行金本位,而逐渐被取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在1933年停止民国初期银两跟银圆再度合法混用的状况,也就是“废两改圆”,短暂确立银本位,直到1935年改为发行“法币”。银圆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银圆的现代意义是以银铸造的钱币的统称,各国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义成为当时当地流通的银本位制货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圆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圆银、银元、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光洋。银圆的广泛流通直到19世纪中期各国开始盛行金本位,而逐渐被取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在1933年停止民国初期银两跟银圆再度合法混用的状况,也就是“废两改圆”,短暂确立银本位,直到1935年改为发行“法币”。银圆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富滇银行是云南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地方官办银行,由于云南长期半独立的政治地位,该行实际上发挥了云南“中央银行”的作用。富滇银行自民国纪年元年至民国十九年共发行八版主币券和二版辅币券,发行总额达9200余万元,俗称“滇币”、“滇票”,或与富滇新银行所发行货币相对称“旧滇币”或“老滇票”。滇币均为可兑现银本位纸币,发行之初可以随意兑现,后因货币滥发,出台规定限制兑现。1932年富滇新银行成立后,以滇币每5元折新滇币1元的比率陆续将富滇银行纸币回收销毁。
富滇银行是云南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地方官办银行,由于云南长期半独立的政治地位,该行实际上发挥了云南“中央银行”的作用。富滇银行自民国纪年元年至民国十九年共发行八版主币券和二版辅币券,发行总额达9200余万元,俗称“滇币”、“滇票”,或与富滇新银行所发行货币相对称“旧滇币”或“老滇票”。滇币均为可兑现银本位纸币,发行之初可以随意兑现,后因货币滥发,出台规定限制兑现。1932年富滇新银行成立后,以滇币每5元折新滇币1元的比率陆续将富滇银行纸币回收销毁。
银圆的现代意义是以银铸造的钱币的统称,各国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义成为当时当地流通的银本位制货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圆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圆银、银元、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光洋。银圆的广泛流通直到19世纪中期各国开始盛行金本位,而逐渐被取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在1933年停止民国初期银两跟银圆再度合法混用的状况,也就是“废两改圆”,短暂确立银本位,直到1935年改为发行“法币”。银圆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银圆的现代意义是以银铸造的钱币的统称,各国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义成为当时当地流通的银本位制货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圆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圆银、银元、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光洋。银圆的广泛流通直到19世纪中期各国开始盛行金本位,而逐渐被取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在1933年停止民国初期银两跟银圆再度合法混用的状况,也就是“废两改圆”,短暂确立银本位,直到1935年改为发行“法币”。银圆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崩溃前夕于部分地区发行之一种纸币。自1949年7月起发行,用意是以旧有银本位的银圆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银圆券随着局势,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银圆券在中国大陆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所取代,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陆续用人民币作价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