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若璩 编辑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初经学家、学者,后移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资治通鉴后编》,康熙年间,徐干学取明代陈𣐕的《通鉴续编》和王宗沐、薛应旗两家的《宋元资治通鉴》,并邀请正在修纂《大清一统志》的万斯同、顾祖禹、阎若璩、胡渭等纂成《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起宋太祖建隆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书中史论以“臣干学曰”褒贬人物、史事。《四库全书总目》评:“而若璩诸人,复长于地理之学,故所载舆地尤为精核,视陈泾、王宗休、薛应旗三书过之远矣。”
清学,又称朴学、汉古文学,一般指称清代的儒家学术,也有指清代学术总称的,是相对于宋学而言,代表人物有胡渭、阎若璩、毛奇龄、陈启源、万斯同、姚际恒、顾祖禹、俞樾等人,清学研究范围包括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考据学。
阎咏,山西省太原府太原县人,阎若璩之子。清朝书法家,经学家。
清学,又称朴学、汉古文学,一般指称清代的儒家学术,也有指清代学术总称的,是相对于宋学而言,代表人物有胡渭、阎若璩、毛奇龄、陈启源、万斯同、姚际恒、顾祖禹、俞樾等人,清学研究范围包括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考据学。
东晋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自南宋以来,一直被怀疑是伪书,至清朝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列举诸多论据而力证其伪,自此,《古文尚书》之伪遂成定论。毛奇龄有所不满,作《古文尚书冤词》加以反驳。全书分总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古文之冤始于朱氏、古文之冤成于吴氏、书篇题之冤、书序之冤、书词之冤、书字之冤等十部分,专为《古文尚书》申“冤”。例如,毛奇龄断定《道经》是对《尚书》经的尊称,为了证明其说,他援引汉代纬书《易通卦验》云:“燧人在伏羲前寘刻《道经》,以开三皇五帝之书。”此说过于迁强,不足以取信于一般学者。四库馆臣高度重视《尚书古文疏证》,认为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不过就是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