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伊朗语支是在约公元前4世纪出现的伊朗语支的一个语支。阿维斯陀语通常被归为早期东伊朗语。现存最大的东伊朗语是普什图语,在阿富汗的阿姆河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之间有大约4000-6000万人使用。第二大东伊朗语支语言是奥塞梯语 ,大约有600,000 人使用。所有其他语言的使用者总和不到200,000人。
东伊朗语支是在约公元前4世纪出现的伊朗语支的一个语支。阿维斯陀语通常被归为早期东伊朗语。现存最大的东伊朗语是普什图语,在阿富汗的阿姆河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之间有大约4000-6000万人使用。第二大东伊朗语支语言是奥塞梯语 ,大约有600,000 人使用。所有其他语言的使用者总和不到200,000人。
海拉顿,或译作海拉坦,是阿富汗巴尔赫省北部的边境城市与港口,坐落于卡勒达尔县、阿姆河畔,与乌兹别克帖尔米兹隔河相望,海拔300米。海拉顿是阿富汗主要的交通与货物运输集散地之一。
安息帝国,又称阿尔萨息王朝或阿萨息斯王朝,西方史书称其为帕提亚帝国,是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存在于公元前247年-224年。阿萨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人部落领袖阿尔沙克一世,趁着一名总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地区,并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建立安息帝国。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西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座落在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国成为了商贸中心。
哈仑,又称阿隆、奥布·木萨·哈桑,喀喇汗国西部可汗,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萨图克·博格拉汗的孙子、苏莱曼的儿子。他堂弟奥布·哈桑命他住八剌沙衮,从八剌沙衮出征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3年,哈仑病死在回喀什噶尔的途中。999年,他儿子优素福·卡迪尔汗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加兹尼王朝共灭萨曼王朝,从此黑汗王朝奄有阿姆河以北的中亚地区。哈仑的后裔称之为哈仑系,东喀喇汗的祖先。
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友谊桥为横越阿姆河连接阿富汗与乌兹别克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乌兹别克与阿富汗唯一连接点,连接阿富汗巴尔赫省的海拉顿与乌兹别克的泰尔梅兹。此桥由苏联建造并在1982年落成启用,目的是运输军队到阿富汗作战。
巴克特里亚 是一个中亚古地名,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记称之为大夏,后来此地更名为吐火罗。
高原裸裂尻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裸裂尻鱼属的鱼类,俗名斯氏裸裂尻鱼。分布于中亚地区的印度河、赫尔曼德河、锡尔河、阿姆河等干支流以及青藏高原印度河水系上游狮泉河、噶尔河、象泉河和班公湖、玛法木湖、兰嘎湖、以及塔里木水系喀拉克什河上游、也分布于克什米尔、帕米尔、西亚地区诸水系等,常见于高原江河湖泊流水或缓流环境。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克什米尔的汉勒。体长可达34公分。
河中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河中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重要通道;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开始,该地区先后被希腊、突厥、唐朝、阿拉伯帝国、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西辽、花剌子模、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等统治。
粟特,古称或译栗弋、窣利、索格特,为中亚古代民族,华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今属乌兹别克,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绿洲国家组成,常臣属于外族,属于商业民族,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散居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