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希特 (普鲁士) 编辑
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条顿骑士团的第37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列表霍亨索伦家族的第一位普鲁士公爵
1
相关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柯尼斯堡大学,全称柯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是一所位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大学。柯尼斯堡大学于公元1544年由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创立。该校是继维滕贝格大学与马尔堡大学之后第三所新教大学,更是马尔堡大学之后第二所新建的新教大学。在西蒙-达赫于1656年起担任校长后,校名以“阿尔贝蒂娜”开始为人所熟知。1701-1918年之间其官方名称是普鲁士柯尼斯堡皇家阿尔贝图斯大学,1930年普鲁士地方分管学术、艺术与国民教育的主管部门将“阿尔贝蒂娜”字眼去除。
柯尼斯堡大学,全称柯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是一所位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大学。柯尼斯堡大学于公元1544年由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创立。该校是继维滕贝格大学与马尔堡大学之后第三所新教大学,更是马尔堡大学之后第二所新建的新教大学。在西蒙-达赫于1656年起担任校长后,校名以“阿尔贝蒂娜”开始为人所熟知。1701-1918年之间其官方名称是普鲁士柯尼斯堡皇家阿尔贝图斯大学,1930年普鲁士地方分管学术、艺术与国民教育的主管部门将“阿尔贝蒂娜”字眼去除。
普鲁士效忠宣誓为欧洲天主教统治者和新教统治者间的首一份国际性协议,于克拉科夫签署。1525年普鲁士最后一任的十字军大团长,也就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王朝的阿尔布雷希特解散了骑士团,改信路德宗,将条顿骑士团国改为世俗国家,并成为其统治者,同时也向其舅父——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臣服。同年4月8日阿尔布雷希特与齐格蒙特一世签署条约,将普鲁士骑士团世俗化,成为波兰的封地——普鲁士公国。按条约规定,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嗣将获得普鲁士公国的王位继承权;若其身后无子嗣,则由其兄弟耶日、卡齐米日,以及扬与扬的男嗣继承。勃兰登堡选帝侯则被排除在继承名单之外。
普鲁士效忠宣誓为欧洲天主教统治者和新教统治者间的首一份国际性协议,于克拉科夫签署。1525年普鲁士最后一任的十字军大团长,也就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王朝的阿尔布雷希特解散了骑士团,改信路德宗,将条顿骑士团国改为世俗国家,并成为其统治者,同时也向其舅父——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臣服。同年4月8日阿尔布雷希特与齐格蒙特一世签署条约,将普鲁士骑士团世俗化,成为波兰的封地——普鲁士公国。按条约规定,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嗣将获得普鲁士公国的王位继承权;若其身后无子嗣,则由其兄弟耶日、卡齐米日,以及扬与扬的男嗣继承。勃兰登堡选帝侯则被排除在继承名单之外。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的安娜·索菲,梅克伦堡公爵夫人,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与丹麦的多萝西亚的女儿。
普鲁士效忠宣誓为欧洲天主教统治者和新教统治者间的首一份国际性协议,于克拉科夫签署。1525年普鲁士最后一任的十字军大团长,也就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王朝的阿尔布雷希特解散了骑士团,改信路德宗,将条顿骑士团国改为世俗国家,并成为其统治者,同时也向其舅父——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臣服。同年4月8日阿尔布雷希特与齐格蒙特一世签署条约,将普鲁士骑士团世俗化,成为波兰的封地——普鲁士公国。按条约规定,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嗣将获得普鲁士公国的王位继承权;若其身后无子嗣,则由其兄弟耶日、卡齐米日,以及扬与扬的男嗣继承。勃兰登堡选帝侯则被排除在继承名单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