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卡狄亚区 编辑
阿耳卡狄亚区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太空地质学研究计划火星表面划分的火星区域列表之一,编号为MC-3。阿耳卡狄亚区位于火星西半球的中北部,覆盖了火星东经240°至300°、北纬30°至65°的区域。该区域使用1:5,000,000比例尺的朗伯等角圆锥投影。
2
相关
厄尼剖斯谷是火星北半球的一条古老河谷,其中心坐标为北纬37度、东经267度,位于大火山亚拔山和滕比高地高原之间的阿耳卡狄亚区。河谷沿着一条平缓蜿蜒、南北走向的路径绵延约357公里,它很可能是一条大约形成于37亿年前的早期赫斯珀里亚纪时期的古水道。
坦塔罗斯堑沟群是位于火星阿耳卡狄亚区北纬50.9°和西经97.5°处的一组槽沟,长约2400公里,其名称取自北纬35度、西经110度的一处反照率特征,像这类槽沟在火星上被称为堑沟。
 
玛莱奥提斯堑沟群是火星阿耳卡狄亚区中,位于北纬44度、西经75.3度的一群堑沟, 长约1860公里,其名称取自北纬32度、西经96度的一处反照率特征。
特拉克图斯坑链 是位于火星阿耳卡狄亚区中的一组凹坑,其中心位置为28.17°N 102.77°W / 28.17; -102.77,全长约897公里,名称取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征。“坑链”一词是指一连串的陨石坑。
滕比堑沟群是位于火星阿耳卡狄亚区的一系列堑沟,中心位置40.2°N, 71.4°W。该槽沟长度约2000公里,以位于 40°N, 70°W 的反照率特征命名。
戈恩诺斯山是火星上坐落于阿耳卡狄亚区的一座大山丘,直径约57公里,峰高2890米,其名称取自古典反照率名,199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巴拉巴绍夫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卡狄亚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北纬47.7度、西经68.8度,直径121公里,其名称取自苏联天文学尼古拉·巴拉巴绍夫,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采用。
尼皮贡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卡狄亚区乌拉纽斯山东北的一座撞击坑,其中心坐标位于北纬33.7度、西经81.9度处,直径9.3公里。该特征取名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桑德贝区,尼皮贡乡在地球上的经纬度为北纬49度、西经88.25度,与尼皮贡陨击坑在火星上的位置坐标接近,1991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塔那伊卡山脉 是一道绵延在火星阿耳卡狄亚区177公里山脉,它取名自古典反照率名,199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滕比堑沟群是位于火星阿耳卡狄亚区的一系列堑沟,中心位置40.2°N, 71.4°W。该槽沟长度约2000公里,以位于 40°N, 70°W 的反照率特征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