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古瑞平原 编辑
阿耳古瑞平原坐落于火星南半球的阿耳古瑞撞击盆地中,约800公里宽。介于南纬42.7度-56.7度、东经306度-327度,中心在49.68°S 316.0°E / -49.68; 316.0。名称来自于1877年乔范尼·斯基亚帕雷利所绘的火星地图,是希腊神话中东方的一座银岛。
2
相关
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乌托邦区一处广袤的平原,是火星及太阳系中公认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估计达3300公里。它坐落在火星卡西乌斯区、阿蒙蒂斯区和刻布壬尼亚区之间,位于阿耳古瑞平原的对跖点上,其中心坐标为46.7°N 117.5°E / 46.7; 117.5。1976年9月3日美国海盗2号着陆器和2021年5月14日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祝融号火星车分别着陆在该火星区域并进行了探测。
里奇陨击坑是火星上一座位于科普莱特斯区南纬28.8度、西经51度处的撞击坑,直径约79公里,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威利斯·里奇。里奇陨击坑坐落在水手谷南面和阿耳古瑞平原北部之间,是一座巨大的撞击坑,有强力的证据表明它曾经是一座湖泊。
黑尔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古瑞区一座大小为150×125公里的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阿耳古瑞平原以北南纬35.7度、东经323.4度处,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乔治·埃勒里·黑尔,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达尔文陨击坑是火星诺亚高地阿耳古瑞平原东南部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57度、东经19度处,直径176公里,其名称取自英国著名生物学、地质学查尔斯·达尔文及其次子天文学暨数学乔治·达尔文,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维尔茨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古瑞区的一座撞击坑,就坐落在大型撞击坑阿耳古瑞平原的东侧边缘上,其中心坐标位于南纬48.6度、西经26度处,直径120.26公里。该特征取名自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威廉·维尔茨,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涅瑞达山脉是火星阿耳古瑞区中,一道位于阿耳古瑞平原东北的山脉,长约1143公里。
波罗的斯克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古瑞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42.27度、东经305.34度,直径50.75公里,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以俄罗斯波罗的斯克镇命名了它。该陨坑就位于阿耳古瑞平原的西部边缘。。
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乌托邦区一处广袤的平原,是火星及太阳系中公认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估计达3300公里。它坐落在火星卡西乌斯区、阿蒙蒂斯区和刻布壬尼亚区之间,位于阿耳古瑞平原的对跖点上,其中心坐标为46.7°N 117.5°E / 46.7; 117.5。1976年9月3日美国海盗2号着陆器和2021年5月14日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祝融号火星车分别着陆在该火星区域并进行了探测。
俄古革斯沙丘群是火星上唯一命名的南半球沙丘,它位于火星南部高地阿耳古瑞平原外侧,范围为南纬9.94度至南纬49.37度、东经292.64度到东经294.93度,并以南纬49.66度、东经293.79度为中心,向东西延伸约87公里,其覆盖面积达1904公里,该沙丘场取名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征“俄古革斯区”,该名字是指希腊神话中最古老的国王-俄古革斯,2015年9月17日被国际天文学联盟正式批准接受。由于俄古革斯沙丘群幅员辽阔,现已成为火星沙丘形态和沙成分研究一个的主要课题。
亥姆霍兹陨击坑是火星阿耳古瑞区的一座撞击坑,就坐落在阿耳古瑞平原的东面,其中心坐标位于南纬45.8度和西经21.3度处,直径111.5公里。它的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暨医师、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