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 编辑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属于口传五言古诗,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是一部记录了彝族撒尼社会发展的民间历史著作,被撒尼人称为“我们民族的歌”,是撒尼人民族文化的代表。长诗由撒尼先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中,以口耳相传讲述和歌唱的方式保存下来,至今仍在撒尼人中广泛流传,可在婚嫁、葬仪、劳动、生活等场合讲唱,也因包含一定的宗教内容被视为宗教经典,在一些固定的祭祀礼仪中讲唱。
2
相关
阿黑与阿诗玛》是根据彝族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一目京剧。由云南著名戏曲女作家金素秋、导演吴枫编剧,1953年由昆明军区政治部京剧团首演,多次在云南省及全国戏剧交流中演出。《阿黑与阿诗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较早运用京剧艺术形式表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尝试,陶君起在《京剧剧目初探》中评价此剧是“开当时京剧表现民族兄弟生活先例”的优秀作品。京剧中阿诗玛与阿黑被处理为情侣关系,目的是增强京剧的观赏性、引起观众的共鸣,实际撒尼民间鲜有此二者为情侣关系的说法。
毕华玉,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人,著名毕摩,《阿诗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曾参编《彝汉词典》。
杨知勇是一位中国作家,参与了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整理。
黄铁,原名黄宏世,女,湖北武汉人,中国作家、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云南石林县荣誉公民,以“《阿诗玛》第一作者”著称,曾参与《阿诗玛》的整理。其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黄负生,前夫是作家冯牧。
《阿诗玛》是一出根据云南省彝族撒尼人长诗《阿诗玛》改编的音乐剧,截止2017年是21世纪以来唯一一部《阿诗玛》的改编版本,音乐剧创作历时六年,由云南大德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杭州剧院推出,于2015年9月9日在杭州市首演,1月24日回到《阿诗玛》的家乡昆明市正式展演,是杭州剧院的第四部原创音乐剧。《阿诗玛》音乐剧是“首届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也是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出品的项目。音乐剧的总编导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卢昂,编剧由卢昂、马达担任。
《阿诗玛》是一部根据彝族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民族舞剧,由云南省歌舞团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在昆明市举行的中国第三届艺术节中正式公演。舞剧脚本编剧为徐演,舞蹈编导为赵惠和、苏天祥、周培武、陶春等人,傣族演员依苏拉罕饰阿诗玛,白族演员杨卫疆饰阿黑,共有17个民族的演职员参与创作和演出。舞剧《阿诗玛》也参考了电影《阿诗玛》中的许多情节,例如将阿黑阿诗玛的兄妹关系更改为情人关系、保留了电影中的“火把节定情”剧情。
《阿诗玛》是一部根据彝族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
《阿诗玛》是一部根据彝族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彝剧,剧情与阿诗玛原诗基本一致,人物关系和结尾与原诗略不同,由金云、李纯庸编导,1959年由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歌舞团首演,是一出歌舞剧。在表演上,演员用口弦的低吟和月琴的轻唱表达情人的内心,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
王玉芳,女,彝族撒尼人,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人,中国《阿诗玛》演唱艺人,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
昂自明,彝族,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彝学、彝文化专家、汉语言文学研究学者,1983年翻译出版了彝族著名叙事长诗《阿诗玛》。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会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