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骨 编辑
颚是动物在嘴部入口处相对的铰接式结构,也是指口部上下整体的解剖结构,一般可分为上颚、下颚两部;最常见的用途是用来进食与咀嚼食物。在大多数的动物身上,都拥有这个解剖结构。
1
相关
古鬣狗科,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类,外型像河狸或貂熊。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的南美洲。它们会带着幼兽在身边照顾它们。古鬣狗科像鬣齿兽属及安氏中兽般有强壮的颚骨,可以咬碎骨头。它们可成长达5-6呎长。古鬣狗属及Cladosictis都属于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亚的袋獾最似它们。
乔治亚原人是灵长目人科人属的一种,于2002年建议用来描述于1999年及2001年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发现的头颅骨及颚骨化石,被认为是巧人及直立人的过渡形态。一部分格鲁及亚人的骨骼亦于2001年被发现,这些化石估计可追溯至180万年前。这些遗骸最先由格鲁吉亚科学家戴维·洛尔德基帕尼泽于1991年发掘出来,同时亦发现工具及动物骨头。
大角雷兽,又名锤鼻雷兽或雷犀,是雷兽科下一属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始新世晚期的蒙古。它的特征是那在头颅骨前端上的突出物。这个骨突就像是一个破城锤。大角雷兽的化石包括有12个头颅骨、几个颚骨及其他骨骼部分,都是在内蒙古的古脑木根地区及外蒙古的Irgilin Dzo发现。
獭犬熊是已灭绝及水中生活的熊,生存于中新世早期的亥明佛德阶至阿启塔阶,约2000万年前。獭犬熊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古生物博物馆内的古生物学家 Ruben A. Stirton 于1960年基于从奥林匹克半岛发现的一个部分头颅骨及颚骨而命名的。他认为这些化石是大型水中的浣熊科所有,但后来分别于1969年及1977年发现的标本显示它们是与熊的祖先有关。而后来在阿留申群岛亦有发现另一组獭犬熊的化石。
渐新猿是渐新世生存于非洲的灵长目。它的化石只有一个颚骨,是在埃及发现的。渐新猿属于原上猿总科,出现于猿及新世界猴分裂之前,与它们最为接近。
陆行鲸科是灭绝早期鲸鱼的一科,它们仍能在陆地上行走。其下的走鲸是陆行鲸科中研究成果最完备的,已发现有非常完整的骨骼。另一属的甘达克鲸,其化石只有颚骨的碎片。
渐新猿是渐新世生存于非洲的灵长目。它的化石只有一个颚骨,是在埃及发现的。渐新猿属于原上猿总科,出现于猿及新世界猴分裂之前,与它们最为接近。
毕拉斯普巨猿是一种很大及已灭绝的猿,其化石是在印度发现的一些颚骨及牙齿。毕拉斯普巨猿生存于600-900万年前的中新世,是步氏巨猿的近亲。
陆行鲸科是灭绝早期鲸鱼的一科,它们仍能在陆地上行走。其下的走鲸是陆行鲸科中研究成果最完备的,已发现有非常完整的骨骼。另一属的甘达克鲸,其化石只有颚骨的碎片。
大角雷兽,又名锤鼻雷兽或雷犀,是雷兽科下一属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始新世晚期的蒙古。它的特征是那在头颅骨前端上的突出物。这个骨突就像是一个破城锤。大角雷兽的化石包括有12个头颅骨、几个颚骨及其他骨骼部分,都是在内蒙古的古脑木根地区及外蒙古的Irgilin Dzo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