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双星 编辑
食双星,亦称食变星、光度双星、光变双星、交食双星,是指互相绕行轨道几乎在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会彼此掩食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交食双星系统由两颗子星组成,一颗较亮的主星与一颗较暗的伴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彼此掩食而造成亮度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
1
相关
黑寡妇脉冲星距地6500光年,是一颗和棕矮星以轨道周期9.2小时互绕组成食双星的毫秒脉冲星,并且每次环绕有约20分钟的恒星食。该脉冲星发现于1988年,是当时第一个已知的食双星中的脉冲星。
维斯特卢2是一个隐蔽、朦胧的大质量恒星集团,估计它的年龄只有100或200万岁。它包含一些非常热、非常亮且质量是所知最大的恒星。这个集团包含十数颗O型主序星,其中至少有三对是食双星、许多主序前星和两颗沃夫–瑞叶星:联星WR20a和单星WR20b,它们的光谱都是WN6ha。它们很可能不是真的沃夫–瑞叶星,也就是说它们只是像太阳一样,有燃烧氢的核心。只是因为有着大质量的流失率,使它们看起来像沃夫–瑞叶星。
NGC 7822是一个位于仙王座的年轻恒星形成复合区域。这个复合区域环绕被称为 Sharpless 171 的辐射发射线区域和年轻的星团 Berkeley 59。该附河区域距离地球约800到1000秒差距,并且它内部的恒星年龄不超过数百万年。这个复合体内包含了距离太阳约1000秒差距的联星BD+66 1673,该食双星系统的其中一颗恒星是表面温度高达45000 热力学温标,光度大约是太阳10万倍的恒星光谱 O5V 恒星,是表面温度最高的恒星之一。该恒星是照亮该星云的其中一个光源,并且形塑了该复合体著名的类似创生之柱的结构-象鼻管。
NGC 3603-A1是一个位于星团NGC 3603的食双星,距离地球约 20000 光年。组成该系统的两颗恒星以 3.77 日为周期互绕。NGC 3603-A1a 的质量是 116 ± 31 倍太阳质量,而NGC 3603-A1b 则是 89 ± 16 倍太阳质量。该系统的两颗恒星是能直接量测质量的恒星中最大的,也就是以开普勒定律判定质量的恒星中最重的。这两颗恒星的光谱都有发射线。这两颗恒星是由蒙特利尔大学的团队发现和测定质量。
NGC 2360,也称为卡洛琳的星团,是位于大犬座的一个疏散星团。它是卡洛琳赫歇尔在1783年2月26日发现的,她写道:"一个被挤压在直径0.5度,标致的漂亮"。她的笔记一直被忽略,直到她的哥哥威廉·赫歇尔在1786年出版,包含1000个星云和星团的目录中,大家才知道她是发现。这个星团位在天狼增四的东方3.5度,食双星大犬座R西北方1度之处;它聚合的视星等为7.2等。它的视直径为13角分。在这个星团西侧边缘,5.5等的HD 56405与星团之间没有关联性。
KIC 9832227是位于天鹅座的一对密接联星系统,距离地球大约1,940 光年。它也被确认是一对轨道周期大约11小时的食双星。2017年天文学家预测在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间,这一对恒星将恒星碰撞、成为亮红新星,视星等可以达到2等,并且夜空中将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它。预期两颗恒星合并后将诞生另一颗光度与质量都更高的主序星。然而,2018年9月对观测资料的重新分析显示先前的预测是基于错误的定时观测资料,否定了原先的合并预测时间。
J0651,全称SDSS J065133.338+284423.37,是一个由双白矮星组成的联星系统。该系统中两颗白矮星距离12万公里,并以周期13分钟环绕两者质心。这个系统每6分钟就会产生一次食双星,因此可能可以获得足够的资料后以极高精确度预测之后发生的星食。而星食实际发生时间和预测时间的差异可以作为目前仍是理论预测中的重力波观测。
贯索四,官方的名称为Alphecca /ælˈfɛkə/。它是位于北冕座的一颗食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75光年。系统中的两颗恒星仍都是主序星,分别为恒星光谱和恒星光谱。
巨蛇座W是在巨蛇座的多星系统。这个系统的视星等以刚好超过14天的时间周期在8.42和10.2等之间变化,但因为光度太黯淡,以致肉眼看不见它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有一对食双星。然而,其周期的变化表明,一颗或两颗成员星在彼此相互作用时,亮度存在与生俱来的变化,而很难分离光来确定其性质。周期每年增加14秒,表明有大量物质正在从较大但较暗的星转移到较小但较亮的星
室女座HW,是一个室女座内的食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590光年。该系统是由一颗B型次矮星和一颗红矮星组成。两颗成员星互绕周期是0.11679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