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 编辑
食肉植物,又名食虫植物,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其典型的代表如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根据品种不同,有些食虫器官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类、蜥蜴
1
相关
紫蓝狸藻为狸藻属似多年生植物小型食虫植物。其种加词“purpureocaerulea”来源于拉丁文“purpura”和“caeruleus”,意为“紫色”和“深蓝色、深绿色”,指其紫蓝色的外表。紫蓝狸藻为巴西巴伊亚、戈亚斯和米纳斯吉拉斯的特有种,仅已知6处原生地。其陆生于岩石间潮湿的砂质土壤中,海拔分布范围为1000米至1600米。1838年,奥古斯丁·圣-希莱尔和弗雷德里克·吉拉德正式描述了紫蓝狸藻。
山地猪笼草是新几内亚西巴布亚中西部的一些山脉上特有种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2620米处。在其被描述为一个独立物种之前,其被混淆于与之近缘的蓝姆猪笼草
猪笼草为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是猪笼草科的唯一属,也是多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其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能够透过捕捉和消化昆虫等小动物来获取营养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帝王狸藻为狸藻属一年生植物岩间生食虫植物,为墨西哥格雷罗州南马德雷山脉的特有种。其种加词“regia”来源于拉丁文“regalis”,意为“王”。帝王狸藻生长于岩石间的苔藓中或松林里的卷柏中,海拔分布范围为1650米至1900米。其花期为9月至10月,果期为10月至11月。帝王狸藻类似于欣顿狸藻和彼得森狸藻,但帝王狸藻具特殊的4裂花冠上唇及独特的颜色。其被发现于2005年,在之后为《格雷罗州植物志》进行的植物学考察中又再次采集到了帝王狸藻。2009年,塞尔吉奥·萨穆迪奥和玛莎·奥尔韦拉在2009年的《Brittonia》中正式描述了帝王狸藻。他们最先将其归入彼得·泰勒建立的多菱狸藻组,之后根据分子系统发生学分析才将其归至叶状狸藻组下。
疏松狸藻为一种狸藻属一年生植物小型至中型的陆生植物食虫植物。其种加词“laxa”来源于“laxus”,意为“疏松,松散”,指其蔓延杂乱的生长方式。疏松狸藻为南美洲的特有种,存在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疏松狸藻陆生于潮湿草地或湖泊沿岸,海拔分布范围为0至1100米。1838年,奥古斯丁·圣-希莱尔与弗雷德里克·吉拉德正式描述了疏松狸藻。
牙萼狸藻为狸藻属一年生植物小型至中型的食虫植物。其种加词“odontosepala”来源于希腊文“odous”和英文“sepal”,意为“牙齿”和“萼片”,指其齿状萼片。牙萼狸藻原产于非洲热带,存在于刚果民主共和国、马拉维以及赞比亚。牙萼狸藻陆生于潮湿泥炭质的草原中,海拔分布范围为1300米至2200米。花期为四月至九月。1912年,奥托·施塔普夫最先发表了牙萼狸藻的描述。1964年,彼得·泰勒将其处理为威尔维茨狸藻的变种。但之后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处理,恢复了牙萼狸藻的物种地位。
壳形狸藻为狸藻属小型岩生食虫植物。其种加词“cochleata”指其壳形的弯曲花冠。其为巴西的特有种,仅存在于戈亚斯的模式产地。其岩生于瀑布周围长满青苔的岩石表面。壳形狸藻最早采集于2004年。2008年,克劳迪娅·佩蒂安·博韦正式描述了壳形狸藻。
毛茎狸藻为狸藻属一年生植物陆生植物食虫植物。其种加词“lasiocaulis”来源于希腊语“lasios”和“kaulos”,意为“带毛的”和“茎干”。毛茎狸藻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北领地及昆士兰。1885年,费迪南德·冯穆勒正式描述了毛茎狸藻。
斯基迪狸藻节为狸藻属下的一节,其下的两个物种皆为小型到中型的陆生植物食虫植物,分布于澳洲与新几内亚。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在其1838年的分类处理中将该组作为一个独立的属进行了描述。1989年,彼得·泰勒在狸藻属专著《狸藻属——分类学专著》中将该组置于狸藻亚属下。但根据进一步的系统发生学数据,在恢复双瓣狸藻亚属的同时,也将斯基迪狸藻组置于其下。
圆盾猪笼草,又称盾叶猪笼草,是婆罗洲西加里曼丹黑山特有种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近乎垂直的花岗岩壁上,海拔约600米至800米。其种加词“clipeata”来源于拉丁文“clipeus”,意为“圆https://zh.wiktionary.org/wiki/盾形|wikt:盾形”,是指其叶片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