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卫战 编辑
香港保卫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首天,日军入侵英属香港的一场战役,战役爆发于1941年12月8日清晨,亦即日军珍珠港事件约6小时后,日军在12月10日攻破醉酒湾防线,12月13日占领九龙半岛,日军于12月18日晚上成功登陆香港岛,香港守军展开顽抗,攻守两军在黄泥涌峡浅水湾赤柱等地爆发激战。因为香港守军作战失利而且孤军无援,身兼香港三军总司令的香港总督杨慕琦于12月25日下午决定投降,当日时值圣诞节,因而被称为“黑色圣诞”。香港日占时期历时“三年零八个月”,至1945年8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抵达维多利亚港,占港日军向英军投降,香港重光,香港恢复由英国管治。
1
相关
香港农业是指香港的农业的概况及发展史,农业在香港开埠之初曾是主要产业,农业在20世纪初仍是主要产业之一,农场及耕地在新界随处可见,但在香港保卫战之后,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及劳动力充裕,香港的产业先以香港工业为主,继而发展金融业,在普及教育下,农业相对其他产业较难吸引年轻人入行,加上在1970年代起在新界发展香港新市镇,农业的发展处处受限,渐渐成为夕阳产业,走向式微,目前香港主要靠从外地入口以满足对农作物的需求。由于香港在香港地理上山多平地少,故现时只有约1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新界北,全港约有2,400个农场,务农人口约为4,400人,占总劳动人口的0.13%,香港约有2.3%的新鲜蔬菜是本地供应的。农场通常为小规模经营,以种植有叶蔬菜或者饲养猪只或家禽为主,透过“精耕细作”和现代化的技术,生产优质的新鲜食物供应本地市场。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数据,2012年的香港农业生产总值约为7.66亿港元。
赤柱拘留营位于香港香港岛赤柱,约为今圣士提反书院及赤柱监狱外围一带,香港日占时期日本军在香港保卫战后用作拘留日本敌国的白种国民。1942年1月初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期间,约有2800名男女和儿童被关押在非隔离营地达44个月之久。
广州战役,也称“惠广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第四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大亚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大日本帝国攻占中华民国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周边。1938年10月21日第21军攻克广州,但一直没有攻击广州旁的香港保卫战,直至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6小时后才突击香港保卫战,引发香港保卫战
大会堂纪念花园是位于香港大会堂高座与低座之间的花园,为纪念在1941至1945年间,于香港保卫战中捐躯的军民而兴建,花园外围有“L”形的行人走廊,上方连结大会堂平台,花园及行人走廊面积合共4,950平方米。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是香港的一座坟场,位于香港岛东区柴湾以南的黑角头一带,坟场始建于1946年,主要安葬在香港保卫战为香港捐躯的盟军军人,香港政府于1953年以拨地契约将坟场的土地交予“英联邦战争公墓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在香港建造及管理的四个坟场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邻近本坟场的歌连臣角军人坟场,在南区赤柱的赤柱军人坟场,以及在元朗区牛潭尾的稼轩卢军营内设立的廓尔喀军人坟场,但该坟场在1997年6月30日因香港主权移交而一度关闭,现在会于特定日子与清明节开放进行公祭及进行悼念仪式。
蔡彼得,原名蔡炳尧,是一位曾于英军服役的香港华人,于1941年12月爆发的香港保卫战中,他与队友操作高射炮击落日军飞机,香港沦陷后曾为英军服务团收集日军情报,曾为香港退伍军人联会会长。
毕拿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于香港岛东区,渣甸山与柏架山之间,海拔435米。山峰北部属大潭郊野公园(鲗鱼涌扩建部分),南部则属大潭郊野公园范围。该处在香港保卫战期间,香港守军加拿大温尼伯营曾经与入侵香港的日军第228联队爆发激战,日军攻占香港后也在山顶附近挖掘防空洞。毕拿山亦曾经被开辟为石矿场。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又作圣约翰救伤队烈士纪念碑,是一座在香港黄泥涌峡的纪念碑,该纪念碑位于黄泥涌峡道,于1952年竖立,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队员。
西贡烈士墓园,又名斩竹湾烈士墓园,是香港一座坟场,位于新界西贡区斩竹湾,大网仔路旁。墓园埋葬著于1941年香港保卫战时牺牲的西贡居民,由其后人耗资100万港元兴建,于1988年3月底动工,1989年1月落成开放,每年以8月15日定为谒碑日,每年举行隆重的谒碑典礼。墓园设有三座纪念碑,当中高10米的主碑碑文描述了当年的战事事迹。此抗日英烈纪念碑在2020年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之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