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编辑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全称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台湾常译为普朗克研究院,中国大陆常译为马普所。其为德国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的联合机构。至2021年共有37名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协会标志为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弥涅耳瓦
2
相关
威廉皇帝学会是一个建立于1911年德意志帝国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后来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前身。威廉皇帝学会下属有众多分会和研究机构,由知名科学家如瓦尔特·博特、彼得·德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弗里茨·哈伯、奥托·哈恩等分管负责。
约瑟夫·斯特凡·“杰夫”·谢尔男爵是一位比利时分子生物学家,1967年在根特大学动物学与微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在母校任教至1995年,曾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辖的位于德国科隆的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主管,法兰西公学院荣誉教授,与马克·范·蒙塔古共同开发了基于农杆菌的植物转基因工具,并以此专利创建了植物基因系统公司。
马蒂尼·罗比茨是比利时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家,德国美茵茨大学讲师,并任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她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欧亚大陆的一些语言如突厥语族、蒙古语系、满-通古斯语系、朝鲜语系和日本-琉球语系有同源关系,共属于“泛欧亚语系”。
慕尼黑附近加兴,简称加兴,是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县北部的一座城市,南面与慕尼黑接壤,位于伊萨尔河河畔。加兴以教育和研究机构闻名,著名的有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众多研究所,欧洲南方天文台总部,还有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很多系科,如数学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等、慕尼黑大学的物理系,和通用电器全球研究中心等大学和研究机构。
曼弗雷德·艾根,德国生物物理化学家,曾任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任。他因在测量快速化学反应方面的工作成就而获得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
威廉皇帝学会是一个建立于1911年德意志帝国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后来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前身。威廉皇帝学会下属有众多分会和研究机构,由知名科学家如瓦尔特·博特、彼得·德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弗里茨·哈伯、奥托·哈恩等分管负责。
威廉皇帝学会是一个建立于1911年德意志帝国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后来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前身。威廉皇帝学会下属有众多分会和研究机构,由知名科学家如瓦尔特·博特、彼得·德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弗里茨·哈伯、奥托·哈恩等分管负责。
曼弗雷德·艾根,德国生物物理化学家,曾任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任。他因在测量快速化学反应方面的工作成就而获得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
格哈德·埃特尔,德国物理学家与物理化学,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格哈德·埃特尔,德国物理学家与物理化学,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