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编辑
马可·波罗,又译马可·孛罗、马哥·波罗、马哥孛罗,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和探险家。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元朝,担任大蒙古国扬州地方长官三年 。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掳,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让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中国,对东西方的交流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1
相关
大探险家马可波罗和卡弗利耶·德·拉萨勒花园是法国巴黎的一个花园,位于巴黎第六区的天文台大街与place Ernest-Denis之间,与卢森堡公园、安德烈·洪诺拉特广场和加斯顿·蒙纳维尔散步道相连。不应与位于阿拉戈大道的巴黎天文台花园混淆。
那孤儿,或译那姑儿、那古、那姑、那𦙶,是十五世纪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国,“男女大小,皆以墨汁刺面,为花兽状”,因此费信《星槎胜览》称此国为花面国、《明史》中那孤儿国王又称“花面王”。有观点认为马可波罗所记载的达哥罗国、那旺国即是那孤儿国。
鄂多立克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尼可罗·康提一同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
契丹是中世纪欧洲国家对中国的称谓之一。是长期以来蒙古人、中亚突厥人、东斯拉夫人和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错误认识,而且多为模糊之词,称呼也不统一,在众多关于中国的叫法中,部分欧洲国家曾使用契丹。第一个如此称呼中国的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将元朝称为契丹。但真正使欧洲人为中国给定统一专名的是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他在1605年寄回意大利的信函中断定中国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 如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仍在各种场合普遍使用契丹一词;维吾尔语中也可称中国为契丹,但已成为过时并带有歧视性的用法。
,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阿嫩德县的一个城镇,曾经是古代西印度的贸易中心。位于肯帕德湾的极北端。公元915年,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说该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港口”。1293年,马可波罗提到该市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并且说它有一个自己的国王。此后,意大利人Marino Sanudo、尼科洛·达·康提,葡萄牙人Duarte Barbosa等等都来过这座城市,并且描述了它。《明史》卷326作奇剌泥,泥又作尼:“剌泥而外,有数国,……,曰奇剌泥……,永乐中遣使朝贡”。
,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阿嫩德县的一个城镇,曾经是古代西印度的贸易中心。位于肯帕德湾的极北端。公元915年,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说该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港口”。1293年,马可波罗提到该市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并且说它有一个自己的国王。此后,意大利人Marino Sanudo、尼科洛·达·康提,葡萄牙人Duarte Barbosa等等都来过这座城市,并且描述了它。《明史》卷326作奇剌泥,泥又作尼:“剌泥而外,有数国,……,曰奇剌泥……,永乐中遣使朝贡”。
,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阿嫩德县的一个城镇,曾经是古代西印度的贸易中心。位于肯帕德湾的极北端。公元915年,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说该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港口”。1293年,马可波罗提到该市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并且说它有一个自己的国王。此后,意大利人Marino Sanudo、尼科洛·达·康提,葡萄牙人Duarte Barbosa等等都来过这座城市,并且描述了它。《明史》卷326作奇剌泥,泥又作尼:“剌泥而外,有数国,……,曰奇剌泥……,永乐中遣使朝贡”。
鲁不鲁乞,全名纪尧姆·德·卢布鲁克,法国方济各会教士,1252年曾受法兰西王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出使蒙古帝国,抵达首都哈拉和林,并见到蒙古大汗蒙哥。著有《鲁不鲁乞东游记》。他的游记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启发了英国人约翰·曼德维尔创作《约翰·曼德维尔爵士航海及旅行记》,唤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
元朝征斯里兰卡1284年蒙古元朝派出探险队至斯里兰卡。忽必烈下令航程目的是取得佛牙,佛教最圣洁的文物之一 。马可波罗说他是乘坐这次航行的元朝官方代表。
,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阿嫩德县的一个城镇,曾经是古代西印度的贸易中心。位于肯帕德湾的极北端。公元915年,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说该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港口”。1293年,马可波罗提到该市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并且说它有一个自己的国王。此后,意大利人Marino Sanudo、尼科洛·达·康提,葡萄牙人Duarte Barbosa等等都来过这座城市,并且描述了它。《明史》卷326作奇剌泥,泥又作尼:“剌泥而外,有数国,……,曰奇剌泥……,永乐中遣使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