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镇 编辑
马蹬镇是河南省淅川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县域东南部,丹江口水库北岸。地处浅山、丘陵地区,是一个融丹江库区、山区为一体的典型林业、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约为240平方公里。马蹬古镇位于今马蹬镇曹湾村附近,丹江与鹳河交汇处东侧,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
5
相关
老灌河,因河流两岸水草丰茂,多颧鸟栖居,又名颧河,是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汇入丹江。河长254千米,流域面积423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 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向西南流至卢氏县五里川镇后转向东南,经朱阳镇关入西峡县境,至槐树洼入淅川县境,经上集镇至马蹬镇注入丹江。
老灌河,因河流两岸水草丰茂,多颧鸟栖居,又名颧河,是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汇入丹江。河长254千米,流域面积423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 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向西南流至卢氏县五里川镇后转向东南,经朱阳镇关入西峡县境,至槐树洼入淅川县境,经上集镇至马蹬镇注入丹江。
老灌河,因河流两岸水草丰茂,多颧鸟栖居,又名颧河,是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汇入丹江。河长254千米,流域面积423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 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向西南流至卢氏县五里川镇后转向东南,经朱阳镇关入西峡县境,至槐树洼入淅川县境,经上集镇至马蹬镇注入丹江。
小三峡大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八仙洞的马蹬镇余沟村和盛湾镇瓦房村之间,横跨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上游的小三峡,连接淅川县丹江口库区两岸集镇,是沟通库区两岸的控制性工程。该大桥于2009年6月3日开工,2012年7月26日合拢,投资4387.83万元。
丹江小三峡位于丹江中游的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境内,丹江口水库库区北部。南北长约20公里,自北向南分别是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云岭峡因远望好似一朵云彩而得名,云岭峡附近山势陡峭,以致于飞鸟都没法停留;太白峡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游玩,故名,太白峡周边有灌木丛生;雁口峡位于最南端,因两侧山体的外观像大雁的鸟喙而得名。
丹江,古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八百里黑河,是汉水的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地区商洛市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向东南方向流经丹凤县、商南县、淅川县荆紫关镇,再下流经白亭、淅川县老城镇、马蹬镇、李官桥镇,然后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水。丹江西连陕西省,过淅川县,南达湖北省,是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重要通道。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称丹江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8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位列15。据《均州志》记载:“天下名水二十种,以武关水为第十五种,即丹水也。”这里说的丹水,就是丹江。丹江航运起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败于民国后期,明清两朝是丹江航运的黄金时代。
八仙洞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境内,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八仙洞是一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寒武纪,距今大概有两亿多年的历史。相传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炼而得名。八仙洞的地质地貌兼中国北方溶洞和南方溶洞的特点于一身,既有北方溶洞的神秀的特点,又有南方溶洞高达之特点。
八仙洞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境内,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八仙洞是一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寒武纪,距今大概有两亿多年的历史。相传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炼而得名。八仙洞的地质地貌兼中国北方溶洞和南方溶洞的特点于一身,既有北方溶洞的神秀的特点,又有南方溶洞高达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