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诗 编辑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中叶的诗歌305篇。原本叫《诗》,又称《诗三百》。从汉朝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由于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诗经版本众多,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已经很难找到诗经,汉武帝开始大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幸存的诗经,“《诗》始萌牙。”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王刘德、毛苌版本《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目前安徽大学藏战国早期楚国版本的诗经是最早的诗经原始版本。《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
相关
熹平石经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今字石经”,是刻于东汉熹平四年的石经,它是官方校定儒家“七经”的刻石,由蔡邕、颍川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䃅等人书写,光和六年告成,立于洛阳城南太学门外,并列相接,共刻《易经》、《论语》、《尚书》、《春秋》、《公羊》、《鲁诗》、《仪礼》七种儒家经典。
汉成帝时任谏大夫,任官不久即病免。后来再征召为博士,又因病去官。汉哀帝时,派人到楚国任命龚舍为泰山郡太守,他在家受诏,到任后数月又请求辞官归家,之后再也没有出仕。龚舍通五经,居家教授鲁诗。郡守官员到任时都要先到他家,执弟子礼。居摄年间在家中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