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齿龙科 编辑
鲨齿龙科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类群,由恩斯特·斯特莫于1931年命名,在现代古生物学中代表肉食龙类的一个演化支。该科包含几种已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南方巨兽龙马普龙鲨齿龙魁纣龙,它们的体型皆可与暴龙匹敌甚至超过暴龙。克里斯托弗·亨德里克斯及其同事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估计该科最大物种的最大身长为14,最小物种也至少有6长。
2
相关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南方巨兽龙属又名南巨龙、巨兽龙、超帝龙、巨型南美龙,是鲨齿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9千8百万至9千7百万年前上白垩纪森诺曼期。其正模标本于1993年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坎德洛斯组地层,化石完整度约有七成。其属名的含义为“巨大的南方蜥蜴”,由古希腊文的“γιγας”、“νοτος”及“σαυρος”组合而来;而其种名则源于其发现者 Ruben D. Carolini。此前发现的一个下颌骨、一枚牙齿以及一些足迹最终亦被归于南方巨兽龙。自发现以来,南方巨兽龙引发了关于最大兽足亚目恐龙的科学争论。 它是史上第三巨大的陆地肉食性恐龙,只是体长短于棘龙、暴龙、鲨齿龙,体重则轻于暴龙。其咬合力前几高,次于暴龙等更大的肉食恐龙。南方巨兽龙体长13.7米、体重10.52公吨、身高4.2米,最终只存活至白垩纪中旬,被更先进的肉食恐龙如暴龙取代。
昆卡猎龙属又译驼背龙,是兽脚亚目鲨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约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昆卡猎龙是种相当特殊的兽脚类恐龙,臀部前段的两节特别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视觉展示物或调节体温的功能。昆卡猎龙的前肢尺骨带有类似羽茎瘤的结构,这代表羽毛可能演化自更原始的兽脚类恐龙。但近年也有其他研究人员质疑这些结构是否属于羽茎瘤。
牛猎龙属是一属中型鲨齿龙科兽脚类恐龙,来自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由玛蒂亚斯·莫塔在2005年发现并于2016年正式命名,以一个单独的眶后骨为代表。
牛猎龙属是一属中型鲨齿龙科兽脚类恐龙,来自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由玛蒂亚斯·莫塔在2005年发现并于2016年正式命名,以一个单独的眶后骨为代表。
假鲨齿龙是一属来自白垩纪晚期中国内蒙古的鲨齿龙科的兽脚亚目恐龙。模式种毛尔图假鲨齿龙最初于1964年被命名为吉兰泰龙的一种,但在2009年重新叙述并重新分类成新属。
新猎龙科是群大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的异特龙超科,该超科还包含中华盗龙科、鲨齿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在异特龙超科中,新猎龙科是生存时期最晚的一个演化支。。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相比,新猎龙科的口鼻部短、胸带宽、肠骨有许多空腔。
鲨齿龙是种巨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存于白垩纪晚期之初的北非,相当于现代的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尼日等地。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昆卡猎龙属又译驼背龙,是兽脚亚目鲨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约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昆卡猎龙是种相当特殊的兽脚类恐龙,臀部前段的两节特别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视觉展示物或调节体温的功能。昆卡猎龙的前肢尺骨带有类似羽茎瘤的结构,这代表羽毛可能演化自更原始的兽脚类恐龙。但近年也有其他研究人员质疑这些结构是否属于羽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