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桥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一座古桥,位于现珠江路、北门桥路路口南侧,是横跨古杨吴城濠的南北向石拱桥。北门桥始建于五代杨吴兴建金陵城时,因位于金陵城北门玄武门处的护城河上,因此得名玄武桥,又名北门桥。宋代因桥南有清化市、亲兵教场,曾名清化桥、武胜桥。据明人笔记,该桥还曾名为草堂桥。明代的南京城在金陵城的基础上向北大大拓展,北门桥成为城中通向城北的要道。北门桥附近的“北门桥市”在明代和清代是南京城内重要的贸易集市,太平天国时的天朝腆店和天朝鱼行也设在北门桥市,北门桥南北两侧至今仍保留着“估衣廊”和“鱼市街”两个地名。明代北门桥靠近南京国子监,附近是国子监学生集聚的学习生活区,桥附近还有军队驻守的军事区。清代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曾多次提到北门桥。中华民国时,北门桥一带开始发展成为普通市民的居住区。民国时的北门桥与城南夫子庙和城北下关区并列,是当时南京仅有的三个商业中心,在修建中山路之前,从鼓楼前往新街口都的干道就是通过北门桥的。
北极阁通称鸡笼山,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北的一座丘陵,北依玄武湖、南京明城墙,西邻鼓楼,东接覆舟山,是紫金山延伸入南京城的余脉之一。山高约62米,周长5.3公里,因形似鸡笼,自六朝以来多称“鸡笼山”。因有鸡鸣寺,故又称鸡鸣山。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1930年北极阁拆除改建为气象台后,北极阁专指鸡笼山。
汉口路,是南京市的道路,位于鼓楼南,以汉口市为名。东接薛家巷,西交青岛路、平仓巷。筑于1934年初,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一分为二。
北极阁通称鸡笼山,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北的一座丘陵,北依玄武湖、南京明城墙,西邻鼓楼,东接覆舟山,是紫金山延伸入南京城的余脉之一。山高约62米,周长5.3公里,因形似鸡笼,自六朝以来多称“鸡笼山”。因有鸡鸣寺,故又称鸡鸣山。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1930年北极阁拆除改建为气象台后,北极阁专指鸡笼山。
北极阁通称鸡笼山,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北的一座丘陵,北依玄武湖、南京明城墙,西邻鼓楼,东接覆舟山,是紫金山延伸入南京城的余脉之一。山高约62米,周长5.3公里,因形似鸡笼,自六朝以来多称“鸡笼山”。因有鸡鸣寺,故又称鸡鸣山。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1930年北极阁拆除改建为气象台后,北极阁专指鸡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