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表字元直,齐州人,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纥干承基,字嗣先,唐朝邺人,武德末年在北边打突厥,唐太宗太子的卫士。太子暗中豢养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壮士,想要杀掉魏王李泰。贞观十五年五月己酉,因为于志宁上书直言进谏太子,太子派张思政、纥干承基二人去杀于志宁。他们到于志宁的宅第,看见于志宁躺在苫席上,头枕着土,不忍心杀他。太子听说齐王李祐在齐州谋反,对纥干承基说:“东宫西墙,距皇城正好二十步左右,谋划大事,岂是齐王所能比的!”而李祐谋反的事,牵连到纥干承基,纥干承基因此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一,纥干承基上书告发太子谋反。唐太宗任命纥干承基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永徽之初,改授广州番禺府折冲都尉,显庆元年九月十七日终于广州番禺里私第,年53岁。
段偃师,隋朝、唐朝齐州临淄县人,凌烟阁功臣段志玄的父亲。
崔融,表字安成,齐州全节县人,祖籍清河郡东武城县,唐代文学家,出自清河崔氏定着六房之一的南祖崔氏乌水房。
衡义整 字义整,齐州全节县人。武则天时期的伊州刺史。
朱友宁少时聪敏,习诗礼,喜怒不形于色。长大后喜好兵法,有倜傥之风。朱温镇汴州,以他为军校,善用弓剑。转任衙内制胜都指挥使,每次出兵,多命他统领骁果跟从。擒获秦宗权,朱温令朱友宁轞送秦宗权西献长安,唐昭宗下诏加朱友宁检校右散骑常侍、行右监门卫将军。从此朱友宁继立军功,官至检校司空兼龚州刺史、柳州刺史。朱温驻军岐下围凤翔李茂贞,遣朱友宁领所部兵先回宣武,以备守御。淄青王师范攻打宣武,因为关东诸镇兵都在岐陇,王师范欲乘虚进攻,自齐、鲁至于华下,假称委输贡奉为名,与杨行密、李克用结好。青州人到裴迪处说明情况,裴迪告诉朱友宁。朱友宁不等命令率兵万余东讨。王师范派遣其弟率兵围齐州。朱友宁率兵救援,王师范大败,朱友宁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天复三年,唐昭宗归长安,朱友宁被授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加特进、检校司徒,赐号迎銮毅勇功臣。王师范数千部众欲攻兖州。朱友宁得知,伏兵在兖州之南邀击,大胜。朱友宁督诸军进逼博昌县,一月余未克。朱温大怒,派刘捍督战。朱友宁用俘虏的民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在城南建土山。将人畜木石一起堆筑成山,冤枉之声,闻数十里。城陷后屠城,清河为之不流。六月初八清晨,在攻打莱州的石楼之战,朱友宁从旁自高地驰马而下,马被绊倒,被王师范部下张土所杀。朱友宁将战前日,有大白蛇蟠在帐中,朱友宁很厌恶,最后果然遇害。朱温建立后梁,追封朱友宁为安王。
亭山县,古县名。隋开皇六年改卫国县置,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南。属齐郡。唐属齐州。因县东南有亭山,故名。唐朝元和十五年并入章丘县。
洊安县,古县名。唐朝初以游安县改名,治所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为齐州治。十三年改属广州。至德二载改为洊水县。
济南拥有悠久的历史,1986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在济南地区均有发现。商代,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于齐国。秦朝实行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当时郡治设在东平陵,东汉至魏晋,济南多次在济南国及济南郡间变换。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北魏,在济南郡之地置齐州,治所仍在历城。隋唐,或为齐郡,或为齐州。1116年,宋徽宗升州为府,齐州改称济南府。金代,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代,改称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明初,曾置山东行省,以济南府为山东布政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及山东按察使司驻地,济南始为山东首府,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立济南市。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