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 编辑
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61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1
相关
台风爱丽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亦是少数直接穿过香港天文台总部并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悬挂十号飓风信号的热带气旋之一。爱丽斯于1961年5月16日生成,经过南海中、北部之后,再于5月19日在香港掠过,并给香港造成灾害,两日后进入东海及减弱消散。另外,天文台因爱丽斯吹袭而悬挂的十号风球历时仅2小时30分,成为香港有纪录以来引致天文台悬挂十号风球时数最短的热带气旋,亦是唯一需于5月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纪录至今未破。根据实测风力,因为香港境内没有录得飓风,所以对于香港是一个不达标的十号风球,最接近香港时强度没有台风级数,只有强烈热带风暴级数。
台风卫莱特,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第二十四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卫莱特的一分钟最高平均风速为约335公里每小时,可能为全球有纪录以来风速第二高的热带气旋。
台风卫莱特,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第二十四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卫莱特的一分钟最高平均风速为约335公里每小时,可能为全球有纪录以来风速第二高的热带气旋。
台风爱丽斯为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亦是少数直接穿过香港天文台总部并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悬挂十号飓风信号的热带气旋之一。爱丽斯于1961年5月16日生成,经过南海中、北部之后,再于5月19日在香港掠过,并给香港造成灾害,两日后进入东海及减弱消散。另外,天文台因爱丽斯吹袭而悬挂的十号风球历时仅2小时30分,成为香港有纪录以来引致天文台悬挂十号风球时数最短的热带气旋,亦是唯一需于5月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纪录至今未破。根据实测风力,因为香港境内没有录得飓风,所以对于香港是一个不达标的十号风球,最接近香港时强度没有台风级数,只有强烈热带风暴级数。
台风南施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风暴在9月7日形成,在9月17日消散,维持了10天。南施在日本本州登陆之前,影响了关岛、日本和琉球群岛,并为该区造成巨大损失。南施的一分钟最高平均风速为约345公里每小时或185节,可能成为全球有纪录以来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由于南施为日本带来严重破坏,故气象厅为它命名为第二室户台风,是为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列表其中之一。
台风劳娜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7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风暴在8月19日形成,在8月28日消散,维持了9天。
台风南施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风暴在9月7日形成,在9月17日消散,维持了10天。南施在日本本州登陆之前,影响了关岛、日本和琉球群岛,并为该区造成巨大损失。南施的一分钟最高平均风速为约345公里每小时或185节,可能成为全球有纪录以来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由于南施为日本带来严重破坏,故气象厅为它命名为第二室户台风,是为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列表其中之一。
台风南施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风暴在9月7日形成,在9月17日消散,维持了10天。南施在日本本州登陆之前,影响了关岛、日本和琉球群岛,并为该区造成巨大损失。南施的一分钟最高平均风速为约345公里每小时或185节,可能成为全球有纪录以来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由于南施为日本带来严重破坏,故气象厅为它命名为第二室户台风,是为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列表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