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 编辑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大气环流,由蒸汽冷却凝结时放出潜热发展而出的暖心结构。
4
相关
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8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通常情况下每年大西洋的绝大多数热带气旋或亚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季的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是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后最不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全季都没有形成大型飓风,这在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后尚属首次。
热带气旋对应的最大持续风速是一个用于衡量风暴强度的常见指标。一个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风眼中探测出来。与风不同的是,持续风速是根据采样一段时间内的风速计算平均值来得出。对速的测量已经制订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在距地球表面10米处进行,而最大持续风速则代表了热带气旋内部任何位置在一分钟或十分钟时间段内的最高平均风速。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磨擦,风速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如果热带气旋位于陆地上空的山峰或山脉附近也同样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强烈热带气旋特雷西为南半球的一个热带气旋,曾在1974年12月25日至26日间吹袭澳洲北领地达尔文港。它在阿拉弗拉海中生成,其后向南移动,最后挟著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3级的风力登陆澳洲北部。有资料显示,当时特雷西的持续风速实际上已达到5级水平,但不为官方所确认。此外,它也曾是有记录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小的热带气旋,然而这个纪录被2008年10月位于大西洋的2008年热带风暴马可打破。
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22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没有指定的形成时间,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
飓风文斯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10月在东北大西洋发展形成的一个异乎寻常的热带气旋,也是这个极其活跃飓风季的第20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12场飓风,在通常不利于系统发展的寒冷海水行进期间仍然得以增强。
飓风安娜是2014年继8月的飓风伊塞莱后,第二个威胁美国州份夏威夷州并登陆该地的热带气旋,同时也是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21个命名的风暴和第15个飓风。安娜由10月中旬在中太平洋形成的扰动中生成,之后迅速巩固,到10月13日发展为热带低气压。在有利条件的帮助下,安娜在向西移动的同时逐渐增强。到10月17日,它已经在夏威夷州以南增强为飓风,不久后达到最高强度,同时也是最接近该地。之后,安娜在10月25日再次成为飓风之前在一个副热带高压脊以及与冷锋相互作用下转向北,然后是向东北移动,在此期间安娜的强度有所波动并逐渐变弱。安娜在10月26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10月28日于加拿大西部上岸之前逐渐消散。
阿拉弗拉海是太平洋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大陆棚上的分支,其东面是托列斯海峡和珊瑚海,南面是卡奔塔利亚湾,西面是帝汶海,西北面则是班达海和塞兰海。阿拉弗拉海长1290公里,阔560公里,深度大约50至80米。由于位处热带地区,阿拉弗拉海是热带气旋的孕育地。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联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设立的中心,负责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热带气旋发出警报。JTWC支援美国国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国政府机构。该中心制作数据的主要用途为保障军用船舰及飞机的安全,并会传送到与世界各国共同运作的军方基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原于1959年在关岛尼米兹山创立。因为1995年的基地关闭与重整法案,1999年1月1日迁往珍珠港。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气旋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这一飓风季是继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一场热带气旋在美国登陆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第一次在整个十月份都没有热带气旋形成。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其正式期限前后都有热带天气活动,这在超过半个世纪里还是头一遭。全季共形成21个热带气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命名,7场达到飓风标准,3场成为大型飓风。截至2014年,这仍然是有纪录以来第8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飓风伊莎贝尔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北方向海域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大西洋飓风列表强度标准,是本季的最强飓风。伊莎贝尔之后以二级飓风强度吹袭北卡罗莱纳州,对美国多个州构成严重影响,一共造成价值3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还夺走了51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