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S理论 编辑
BCS理论是解释常规超导体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该理论以其发明者约翰·巴丁利昂·库珀约翰·施里弗的名字首字母命名。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金兹堡-朗道方程,或金兹堡-朗道理论,是由维塔利·金兹堡和列夫·朗道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描述超导现象的理论。早期的金兹堡-朗道方程只是一个唯象理论的数学模型,从宏观的角度描述了第一类超导体。1957年,苏联物理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基于金兹堡-朗道理论提出了第二类超导体的概念。1959年,列夫·戈尔科夫结合BCS理论,从微观角度严格证明了金兹堡-朗道理论是BCS理论的一种极限情况。为了表彰金兹堡和阿布里科索夫对超导理论的贡献,他们与研究超流理论的安东尼·莱格特共同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巴丁,美国物理学家,因发明晶体管及其相关效应;超导的BCS理论分别在1956年、1972年2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利特尔-帕克斯效应,或利特尔-帕克斯实验,是由威廉·A·利特尔和罗兰·D·帕克斯于1962年完成的一个超导实验。在实验中,超导空心薄壳圆柱体被置于不同强度的磁场中。利特尔和帕克斯观测到空心圆柱体的电阻随磁场强度变化而振荡。利特尔-帕克斯实验说明了BCS理论中库柏对假设的重要性,而且验证了类磁通的量子化。
库柏对是指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一般来说,电子之间都有微小的,由此使得电子的能量低于费米能时,电子就会结合在一起,这一能量降低大约是1meV的量级,一般的温度对应热运动能量相对很大,因此库柏对的现象通常要在低温下超导现象状态才会出现。库柏对这个概念是的基础是由BCS理论建立,而这个理论是约翰·巴丁、利昂·库珀和约翰·施里弗这三人提出的,这也让他们三个人得到诺贝尔奖。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人,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因为与约翰·巴丁、利昂·库珀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BCS理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库柏对是指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一般来说,电子之间都有微小的,由此使得电子的能量低于费米能时,电子就会结合在一起,这一能量降低大约是1meV的量级,一般的温度对应热运动能量相对很大,因此库柏对的现象通常要在低温下超导现象状态才会出现。库柏对这个概念是的基础是由BCS理论建立,而这个理论是约翰·巴丁、利昂·库珀和约翰·施里弗这三人提出的,这也让他们三个人得到诺贝尔奖。
二硼化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gB2。 无定形二硼化镁是一种深灰色、不溶于水的颗粒状固体。 2001年,研究人员发现二硼化镁在39 开尔文转变为超导体,属于常规超导体。MgB2与大多数含有过渡金属的常规超导体有显著不同。它的转变温度几乎超过以前发现最佳常规超导体的一倍,接近达到BCS理论预言的超导转变温度之上限。目前工业界用液氦来冷却铌钛合金超导磁铁,其工作温度为4.5K。这一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昂贵不说,还容易失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曾发生过液氦泄漏事件而导致整个对撞机无法运作达数月之久。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人,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因为与约翰·巴丁、利昂·库珀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BCS理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巴丁,美国物理学家,因发明晶体管及其相关效应;超导的BCS理论分别在1956年、1972年2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利特尔-帕克斯效应,或利特尔-帕克斯实验,是由威廉·A·利特尔和罗兰·D·帕克斯于1962年完成的一个超导实验。在实验中,超导空心薄壳圆柱体被置于不同强度的磁场中。利特尔和帕克斯观测到空心圆柱体的电阻随磁场强度变化而振荡。利特尔-帕克斯实验说明了BCS理论中库柏对假设的重要性,而且验证了类磁通的量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