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编辑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闻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门客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全书共一千一百三三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很长,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特性。
3
相关
刘义庆,彭城郡彭城县人,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本长沙王刘道邻之子,过继给刘裕另一弟弟刘道规,世袭临川王。曾集士人门客作《世说新语》、《幽明录》等书,文笔简洁,为世人所推崇。
桓温,表字元子,谯国龙亢人。东晋重要将领及权臣、军事家,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马、录尚书事。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因领兵消灭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桓温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最后一次北伐大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因桓温获赐谥号宣武,故《世说新语》称其为“桓宣武”。其子桓玄后来一度篡夺东晋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楚宣武帝”。
大唐新语》约元和初年成书,体裁仿效《世说新语》,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三十门,前有自序,后有总论一篇。此书记载唐初至大历末年士大夫的政治生活、著作活动等,可补两《唐书》之不足。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所谓“有特禀异质,迥越伦萃,岐嶷兆于襁褓,颖悟发于龆龄”“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心计足以成务,口辨足以解纷”。战国时期秦国大臣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时为秦相吕不韦的宾客。汉朝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任延年十二,为诸生,显名太学中,号为任圣童。张堪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羊群,兼成四十字诗,足书五言一绝。唐高宗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王勃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人目为神童,《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刘晏年幼时号为神童,形状狞劣,宰相张说称他为“国瑞”。《儿世说》、《幼童传》、《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都记载有大量的神童。王安石的《伤仲永》是一篇探讨神童问题并警世的散文,他强调:“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意即强调后天的教育比天赋更为重要。
八百里駮是中国文化中对牛的代称,在诗歌中常见,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意为分发烧烤的牛肉给部下享用。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所谓“有特禀异质,迥越伦萃,岐嶷兆于襁褓,颖悟发于龆龄”“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心计足以成务,口辨足以解纷”。战国时期秦国大臣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时为秦相吕不韦的宾客。汉朝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任延年十二,为诸生,显名太学中,号为任圣童。张堪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羊群,兼成四十字诗,足书五言一绝。唐高宗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王勃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人目为神童,《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刘晏年幼时号为神童,形状狞劣,宰相张说称他为“国瑞”。《儿世说》、《幼童传》、《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都记载有大量的神童。王安石的《伤仲永》是一篇探讨神童问题并警世的散文,他强调:“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意即强调后天的教育比天赋更为重要。
宋稗类钞》是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明代何良俊《何氏语林》之作,共分为十九门,八卷,共列五十九类。
十八家晋史是唐代官修《晋书》之前流行的十八种晋代断代史书的总称。包括九家晋书与九家晋纪。除此之外,两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还出现了不少记载晋代及十六国历史的杂史、霸史、杂传、起居注。唐贞观年间房玄龄监修的《晋书》行世后,诸家晋史逐渐亡佚,至南宋失传。明代清代时人从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裴松之注《三国志》、李善注《文选》以及《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了十八家晋史的残篇和片断。现存篇幅比较多的是臧荣绪《晋书》和王隐《晋书》。较少的如陆机《晋纪》,仅存三条。
十八家晋史是唐代官修《晋书》之前流行的十八种晋代断代史书的总称。包括九家晋书与九家晋纪。除此之外,两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还出现了不少记载晋代及十六国历史的杂史、霸史、杂传、起居注。唐贞观年间房玄龄监修的《晋书》行世后,诸家晋史逐渐亡佚,至南宋失传。明代清代时人从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裴松之注《三国志》、李善注《文选》以及《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了十八家晋史的残篇和片断。现存篇幅比较多的是臧荣绪《晋书》和王隐《晋书》。较少的如陆机《晋纪》,仅存三条。
明语林》依《何氏语林》旧制,亦列三十八门,较《世说新语》增加《言志》、《博识》两门,全书九百余条,收录大量名臣巨儒的言行举止,记载了明代杰出人物如于谦、况钟、杨廷和、海瑞、顾宪成、周顺昌、左懋第等的高风亮节,涉及人物六百人以上,寓意深远。但不少条目从《何氏语林》直接移录过来,有时不乏神话色彩,如《术解》记张三丰“或时辟谷,数月不饥。”。现存《碧琳琅馆丛书》本和民国《芋园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