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罗马尼亚王国之间的战事。与长期呈现胶着状态的西方战线相比,东线战事的战局变化速度要快得多。德国奥匈两国军队在对俄作战中,长期处在优势状态。俄罗斯帝国在军事能力与科技上较为落后,加上经济萎靡士兵与后方的工人常常处于弹药严重不足或是挨饿的状态。
2
相关
皇帝会战,又称作鲁登道夫攻势或春季攻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意志帝国于西方战线发动的连续攻势,达到自1914年以来挺进幅度最深的成果。这场攻势发动的起因为:德军意识到必须在美国挟压倒性的物资和人力优势进驻欧陆前击败西线的协约联军,这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的机会,同时也因为东方战线在俄罗斯帝国退出战争后可集中实力发动攻击,约有50个师得以释出并取得数量优势,在质素上也较西线的德军为佳。
巴赫马奇纪念奖章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于1948年设立的纪念奖章,以纪念1918年东方战线中的巴赫马奇战役。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格雷登·汤斯多将1916年的勃鲁洛西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三国协约阵营最大的胜仗,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惨重的伤亡消除了俄罗斯帝国军队的进攻力量,并促使了俄罗斯次年的崩溃。这场战役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利沃夫、科韦利及卢茨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而命名。
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芬兰瑞典族,是芬兰第二任摄政、芬兰共和国第六任芬兰总统及芬兰元帅。曼纳海姆曾在俄罗斯帝国陆军中服役过约三十年,期间他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的战役。除了援助亲属民族战争之外,他在芬兰独立后的每一场战争中担任芬兰国防军的总司令。在世时他与让·西贝柳斯一起就是毫无争议的最著名的芬兰人。
拳击行动,也被称作是十一日战争, 这是同盟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动的一场进攻。这也是东方战线中最后一场大型的作战。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格雷登·汤斯多将1916年的勃鲁洛西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三国协约阵营最大的胜仗,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惨重的伤亡消除了俄罗斯帝国军队的进攻力量,并促使了俄罗斯次年的崩溃。这场战役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利沃夫、科韦利及卢茨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而命名。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格雷登·汤斯多将1916年的勃鲁洛西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三国协约阵营最大的胜仗,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惨重的伤亡消除了俄罗斯帝国军队的进攻力量,并促使了俄罗斯次年的崩溃。这场战役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利沃夫、科韦利及卢茨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而命名。
拉瓦战役,又称拉瓦鲁斯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于1914年9月3日至11日之间爆发的战斗,为加利西亚战役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战场位于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地区,战斗的结果是奥匈帝国被迫撤离加利西亚东部,退到普热梅希尔的要塞群坚守。
东普鲁士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战役,持续时间从1914年8月至9月。为将更多德军吸引到东方战线以缓解西方战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压力,自1914年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后,俄国就准备入侵东普鲁士。尽管俄军在数量上有着极大的优势,但由于俄军间的配合不利,入侵行动最终还是以俄军的惨败而告终。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格雷登·汤斯多将1916年的勃鲁洛西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三国协约阵营最大的胜仗,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惨重的伤亡消除了俄罗斯帝国军队的进攻力量,并促使了俄罗斯次年的崩溃。这场战役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利沃夫、科韦利及卢茨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