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泰尔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中将。他1916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加入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参与过潘乔·比利亚远征和西方战线的战斗。他还担任了纽约工程区的执行官和区工程师助理,以及军事政策委员会中的陆军方代表。
堑壕战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国南北战争和日俄战争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战线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伤亡
堑壕战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国南北战争和日俄战争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战线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伤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俄罗斯帝国和罗马尼亚王国之间的战事。与长期呈现胶着状态的西方战线相比,东线战事的战局变化速度要快得多。德国奥匈两国军队在对俄作战中,长期处在优势状态。俄罗斯帝国在军事能力与科技上较为落后,加上经济萎靡士兵与后方的工人常常处于弹药严重不足或是挨饿的状态。
皇帝会战,又称作鲁登道夫攻势或春季攻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意志帝国于西方战线发动的连续攻势,达到自1914年以来挺进幅度最深的成果。这场攻势发动的起因为:德军意识到必须在美国挟压倒性的物资和人力优势进驻欧陆前击败西线的协约联军,这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的机会,同时也因为东方战线在俄罗斯帝国退出战争后可集中实力发动攻击,约有50个师得以释出并取得数量优势,在质素上也较西线的德军为佳。
美国远征军是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派往西方战线与协约国对抗同盟国,由约翰·潘兴担任总司令。
远郊战役发生于1914年9月4日至13日,是西方战线中边境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后。在萨尔堡和莫朗日取得胜利后,德意志帝国第六军团和第七军团花了四天成功追击到法军,并进攻以突破法军在莫瑟尔河上的防线。
纳罗奇湖攻势是俄军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线发起的一场不成功攻势。这场攻势起因于法国元帅约瑟夫·霞飞的要求,因为协约国希望借此减低德军在西方战线给法军带来的压力。由于缺乏侦察,俄军炮兵的支援未能压制及削弱德军强化的防御阵地和炮兵阵地,最终导致俄军只能直接进行代价高昂且毫无成效的进攻,而且还被恶劣天气所阻挠。3月30日,埃弗特将军下令俄军停止进攻。
第三次阿图瓦战役,又称洛斯-阿图瓦攻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5年9月25日 – 11月4日,交战双方分别是法国第十军团及德国第六军团。发起洛斯战役的英国第一军团亦有参与本场战役。这场攻势是作为第二次香槟战役的辅助,也是法军总指挥约瑟夫·霞飞在1915年最后一次尝试利用协约国人数优势来对抗德军。协约国同时在香槟-阿登及阿图瓦发起攻势,分别是为了攻占阿蒂尼的铁路,以及透过拿下杜埃一线来迫使德军从努瓦永突出部撤出。
霍亨索伦要塞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第六军在西方战线防守的重要据点,位于法国北部-加来海峡洛斯昂戈埃勒附近的欧希莱米讷,该要塞以霍亨索伦王朝的姓氏命名。战争期间,英国军队与德意志帝国军队针对要塞发生过多次争夺战。双方的争夺自卢斯战役开始至索姆河战役结束,包括1915年针对霍亨索伦要塞的攻击和英军在1916年3月2日至18日期间针对霍亨索伦要塞发起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