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花 编辑
中华民国国花,指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并未指定国花,中华民国内政部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于1928年首先提出以梅花为国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1929年2月8日通令全国指定梅花为各种徽饰纹样,尽管国花案在1929年3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最终无果而终,但梅花的国花地位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1964年7月21日,行政院在答复内政部关于明定梅花为国花的建议时称梅花为国花“事实上早为全国所公认”,“不必公布及发布新闻”。至此,梅花作为中华民国国花,被认为属既成事实而被正式确认。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台湾国花代表台湾的国花,一般所知是中华民国国花,即是梅花,音乐创作人刘家昌曾发表过作品《梅花》,传颂梅花代表“坚忍”、“愈冷愈开花”、“大中华”的象征意义。然而台湾事实上并不是梅花的产地,许多人并未接触过梅花,梅花选为国花的地位,颇有争议。
中华民国国道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出资兴建与管理的最高等级干线台湾公路,其识别标志系以中华民国国花梅花为造型。目前有9条国道路线,均位于台湾本岛,除国道三号甲线全线及国道八号部分路段为台湾快速道路外,其余均为高速公路。其中,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为纵贯台湾西部的两大主线。国道总长度共计988.56公里;含连络道以及高架路段总养护里程约为1,053.7公里;国道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1,348公里,所有的规划、兴建、管理、维护工作均统一交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负责。此外,国道一号现设有四条战备跑道。
中华民国国道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出资兴建与管理的最高等级干线台湾公路,其识别标志系以中华民国国花梅花为造型。目前有9条国道路线,均位于台湾本岛,除国道三号甲线全线及国道八号部分路段为台湾快速道路外,其余均为高速公路。其中,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为纵贯台湾西部的两大主线。国道总长度共计988.56公里;含连络道以及高架路段总养护里程约为1,053.7公里;国道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1,348公里,所有的规划、兴建、管理、维护工作均统一交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负责。此外,国道一号现设有四条战备跑道。
中华民国国道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出资兴建与管理的最高等级干线台湾公路,其识别标志系以中华民国国花梅花为造型。目前有9条国道路线,均位于台湾本岛,除国道三号甲线全线及国道八号部分路段为台湾快速道路外,其余均为高速公路。其中,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为纵贯台湾西部的两大主线。国道总长度共计988.56公里;含连络道以及高架路段总养护里程约为1,053.7公里;国道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1,348公里,所有的规划、兴建、管理、维护工作均统一交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负责。此外,国道一号现设有四条战备跑道。
中华民国国道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出资兴建与管理的最高等级干线台湾公路,其识别标志系以中华民国国花梅花为造型。目前有9条国道路线,均位于台湾本岛,除国道三号甲线全线及国道八号部分路段为台湾快速道路外,其余均为高速公路。其中,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为纵贯台湾西部的两大主线。国道总长度共计988.56公里;含连络道以及高架路段总养护里程约为1,053.7公里;国道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1,348公里,所有的规划、兴建、管理、维护工作均统一交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负责。此外,国道一号现设有四条战备跑道。
中华民国国道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出资兴建与管理的最高等级干线台湾公路,其识别标志系以中华民国国花梅花为造型。目前有9条国道路线,均位于台湾本岛,除国道三号甲线全线及国道八号部分路段为台湾快速道路外,其余均为高速公路。其中,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为纵贯台湾西部的两大主线。国道总长度共计988.56公里;含连络道以及高架路段总养护里程约为1,053.7公里;国道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1,348公里,所有的规划、兴建、管理、维护工作均统一交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负责。此外,国道一号现设有四条战备跑道。
国花一词在中国明朝清朝时期多指牡丹,但早期仅是一种赞誉,表牡丹远超群类,冠盖全国之意,而并非国家标志。至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在1929年通令全国指定梅花为各种徽饰纹样,梅花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民国国花,而这亦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1964年7月21日获行政院正式核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花长期未定,不过多次全国性讨论的结果均倾向于牡丹。
国花一词在中国明朝清朝时期多指牡丹,但早期仅是一种赞誉,表牡丹远超群类,冠盖全国之意,而并非国家标志。至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在1929年通令全国指定梅花为各种徽饰纹样,梅花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民国国花,而这亦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1964年7月21日获行政院正式核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花长期未定,不过多次全国性讨论的结果均倾向于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