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编辑
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历史。戈公振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报学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报业发展史的专著。1930年代林语堂用英文写有《中国新闻舆论史》,在美国出版。
1
相关
张友鸾,字悠然,笔名悠悠、草厂、牛布衣等。祖籍安徽安庆。中国著名报人。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曾为邵飘萍所办《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毕业后,于1925年受聘于《世界日报》,为总编辑。1926~1933年先后担任《国民晚报》社长、南京《民生报》和《新民报》总编辑。1934年自办《南京早报》。次年任上海《立报》总编辑。1936年,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重新开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南京异帜后,继任《南京人报》总经理。1953年奉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整理及编著工作,参与了注释《水浒》、《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工作。80年代中后期回南京定居,直至逝世。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等,编注有《史记选》、《不怕鬼的故事》等,与人合译有朝鲜名著《春香传》。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高度声望和评价。
成舍我,名希箕,又名汉勋,考入北京大学时改名平,笔名丁一、一丁、小向、百忧、舍我。湖南省湘乡县人,生于南京。从1913年他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直至1991年去世,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遭遇挫折无数,也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教育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
张季鸾,名炽章,字季鸾,笔名一苇、老兵。祖籍陕西榆林,生于山东省邹平。中国著名报人、政论家。在其主持《大公报》期间,事业达到顶峰。1941年去世后同时获得了国共两党的高度赞誉,同时在中国新闻史上也享有高度声望和评价。
定本制度是宋代对邸报实行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一种事先检阅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检查制度。进奏院每5日将编好的邸报稿样送达枢密院,审查合格的称为“定本”;再将定本作为标准,由进奏院抄写后传至各地。
成舍我,名希箕,又名汉勋,考入北京大学时改名平,笔名丁一、一丁、小向、百忧、舍我。湖南省湘乡县人,生于南京。从1913年他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直至1991年去世,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遭遇挫折无数,也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教育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