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 编辑
中耳是的一个解剖结构,在层次上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中耳的主要结构是鼓膜鼓室和三个听小骨。鼓膜和听骨链形成一个力学系统,其功能是将来自外耳的声波的作用力放大,并输入到内耳,为下一步的听觉转导做准备。中耳通过鼓室下部的耳咽管咽喉相通。
11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鼓室,是位于中耳内的一个空心小腔室,由骨质结构包围。鼓室位于鼓膜后,内部有三块听小骨,下部连接耳咽管。
中耳内有三块听小骨位于鼓室中,都是依其形状来命名的:
卵圆窗/是由中耳到内耳的一个肾状形小窗,位于鼓室后部,是中耳和内耳之间的两个开口之一。
外耳,是耳的外部结构,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负责收集声能,将其传递至中耳的鼓膜处。
圆窗,是中耳至内耳的两个开口之一。圆窗由二级鼓膜封闭,后者的振动相位与通过卵圆窗进入内耳的振动相位相反。圆窗保持中耳鼓室和内耳之间信号交流,使得耳蜗内的外淋巴可以流动,以确保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可感受刺激、产生听觉信号。
耳道,又称外耳道,是外耳到中耳的通道,与耳廓一同组成了外耳。人的耳道从耳廓延伸到鼓膜,长约2.5,直径约0.7。
柯蒂氏器,又称螺旋器,是听觉的感受器,位于哺乳动物的耳蜗内。柯蒂氏器的上皮细胞可将听觉信号转导为动作电位的动作电位。具体而言,中耳的听小骨将机械振动传至内耳,耳蜗内的液体受压迫产生相应波动,进而使得柯蒂氏器内的毛细胞产生相应电化学信号。
耳道,又称外耳道,是外耳到中耳的通道,与耳廓一同组成了外耳。人的耳道从耳廓延伸到鼓膜,长约2.5,直径约0.7。
中耳炎是一系列中耳发炎疾病之统称。其中以急性中耳炎和中耳积水两型最为常见。急性中耳炎为急性感染所致,耳朵疼痛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童,常有拉扯耳朵、哭声次数增加及睡眠品质不佳等情况,有时也会有食欲不振或发烧的情形。中耳积水一般没有症状,中耳积水的定义是在耳朵中有出现不是因为感染而产生的液体,时间已超过三个月以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发炎已超过二周,因此耳朵开始化脓,也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后的并发症。中耳炎很少会疼痛,不过都会伴随着听觉障碍的情形。若是长期中耳炎造成的听觉障碍,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中医称中耳炎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邪气盛行引起。
镫骨中耳的一块听小骨,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块骨头形如马镫,贴在卵圆窗上,负责将声波震动由此处传送至内耳。镫骨是人体最小且最轻的骨头,其英文名称“stapes”即为拉丁文的马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