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持为庐山慧远的兄弟。18岁的时候,与慧远共拜释道安为师出家,后一同进入庐山。后至当时东晋首都建康,住东安寺,与琅琊王司马珣私交甚笃。当时僧伽罗叉善诵《阿含经》,司马珣请僧伽罗叉写《中阿含经》,令慧持校文。后回到庐山,讲述《法华经》、《阿毗昙论》。晋隆安三年,去峨嵋山讲习,到成都龙渊寺弘法。义熙八年圆寂。
六处,又译为六入,佛教术语,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按《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和玄奘译《缘起经》等等,缘起法中的六处同于十二处中的六内处。缘于各种希求所起的名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叫做名色缘六处。
六处,又译为六入,佛教术语,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按《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和玄奘译《缘起经》等等,缘起法中的六处同于十二处中的六内处。缘于各种希求所起的名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叫做名色缘六处。
昙摩难提,译名法喜,兜佉勒人。曾暗诵出《增一阿含经》和《中阿含经》,由竺佛念译为汉语,对中土《阿含经》的流布具有贡献。
《中部》,又称《中尼迦耶》,为《巴利三藏》中收录篇幅适中,经文不长不短的经藏,上座部佛教典籍,对应北传佛教的《中阿含经》。
六处,又译为六入,佛教术语,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按《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和玄奘译《缘起经》等等,缘起法中的六处同于十二处中的六内处。缘于各种希求所起的名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叫做名色缘六处。
《中部》,又称《中尼迦耶》,为《巴利三藏》中收录篇幅适中,经文不长不短的经藏,上座部佛教典籍,对应北传佛教的《中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