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编辑
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是意大利天文学家耶稣会天主教神父。除其他方面的事情外,最出名是他的钟摆与落体实验、有关126条地球运动论据的论述以及引入了现行月球的命名方案。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侧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其名称是1651年由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戈德弗罗伊·文德利努斯,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曼尼里乌斯陨石坑是月球正面汽海东北部的一座大型撞击坑,该名称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
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罗马占星术马库斯·曼尼里乌斯的名字命名,
193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采纳,该陨石坑形成于爱拉托逊纪时期。
苏尔皮基乌斯·盖路斯陨石坑是月球正面位于澄海西南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古罗马军团指挥官暨罗马执政官,在彼得那战役前夕成功预言了月食的盖厄斯·撒尔庇西斯·凯勒斯,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伽利略陨石坑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西部的一座小撞击坑。以意大利物理学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哲学家及数学家伽利略·伽利莱之名命名,1935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采用。最初,意大利耶稣会士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在他1651年的月面图中将伽利略的名字应用于另一月表地貌特征,现在所称的赖纳尔伽玛。后来,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在1834年-1836年间与威廉·沃尔夫·比尔联合发表的月图中将伽利略一名转授于现在的加利略陨石坑。
阿尔佩特拉吉斯环形山是位于云海东部边缘的一座月球陨石坑,东北是更大的阿方索环形山,东南为年青的阿尔扎赫尔环形山,拉塞尔陨石坑则坐落在它的西侧。该环形山的名称是由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十二世纪著名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佩特拉吉斯”之名命名,193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认定,现尚无有关该环形山期的信息。
阿特拉斯陨石坑是位于月球正面北部一座很显眼的撞击坑,位于冷海东南,约形成于晚雨海世,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命名了它,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阿特拉斯陨石坑与赫拉克勒斯环形山形成了月球东北一对清晰的陨坑。
汽海是月球一座位于澄海西南侧和雨海东南侧之间的月海。该月海周围地区地层形成于早雨海世时期,月海自身地层则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它坐落在风暴洋内一个古老的盆地或撞击坑中,直径245公里,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大约形成于45.5亿年-38.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期。月海南面一条浅色细线是许癸努斯月溪,西北与亚平宁山脉相接壤。该月海名称为165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所命名。
月海列表详列所有在月球的大而幽暗的玄武岩平原,包括月海、月洋、月湖、月沼及月湾,各种称谓在地质上并无分别。现代月球命名体系是1651年由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所引入,而里乔利的月面图则是由弗朗切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所绘制,月球上的格里马尔迪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
赫拉克勒斯环形山是月球正面北半部一座很醒目的撞击坑,就位于冷海东南,阿特拉斯陨石坑西面,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十五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天主教神父、天文学家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命名了它,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莫雷环形山是月球正面南极高地附近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其名称是165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暨耶稣会天主教神父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十七世纪比利时数学家"西奥多·莫雷",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