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旗 (中华民国) 编辑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执政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所采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取自中国传统五方色,顺应五行的历史文化习惯。五色同时亦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族共和,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
2
相关
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奉系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的一个历史事件。此举标志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中国统一、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正式结束。张学良服膺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实现当时中国的南北统一。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和谐相处。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民;藏族。其中“回”在当时泛指回教民众,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
中华民国国旗是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之一。其为国父孙中山以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红色为底色而成,故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有时略称为“青天白日红旗”,少数情形则被称作“青天白日旗”、“天日旗”。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曾采用过五色旗,后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颁行全国。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和谐相处。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民;藏族。其中“回”在当时泛指回教民众,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
中华民国国旗是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之一。其为国父孙中山以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红色为底色而成,故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有时略称为“青天白日红旗”,少数情形则被称作“青天白日旗”、“天日旗”。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曾采用过五色旗,后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颁行全国。
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奉系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的一个历史事件。此举标志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中国统一、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正式结束。张学良服膺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实现当时中国的南北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大日本帝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于1937年12月14日在北京市成立,统辖平津地区和华北地区等地区。为与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相区别,又称为华北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其主要支持力量为日军的华北方面军。
中华民国国旗是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之一。其为国父孙中山以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红色为底色而成,故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有时略称为“青天白日红旗”,少数情形则被称作“青天白日旗”、“天日旗”。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曾采用过五色旗,后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颁行全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大日本帝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于1937年12月14日在北京市成立,统辖平津地区和华北地区等地区。为与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相区别,又称为华北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其主要支持力量为日军的华北方面军。
中华民国国旗是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之一。其为国父孙中山以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红色为底色而成,故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有时略称为“青天白日红旗”,少数情形则被称作“青天白日旗”、“天日旗”。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曾采用过五色旗,后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颁行全国。